梁平百里竹海这座古寺 凭啥让双桂堂排后?

版次:010    2023年06月26日

开元寺正门

开元寺结构

开元寺房梁上的文字

□李玮

“问道武当山,参禅双桂堂。”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的梁平双桂堂,为国家AAA旅游景区,迄今有370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寺庙,被尊称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然而,在梁平民间却有“一开元、二风洞、三双桂”之说,有着“天下第一禅堂”美誉的双桂堂,却位列开元寺和风洞寺之后。

西出梁平城,经明月湖进入百里竹海,沿着通往观音洞旅游景区方向驱车前行,很快就来到屏锦镇竹海村。再顺着旅游公路上行约一公里,碧波掩映中有一处木结构建筑,远远望去,朱红色廊柱十分抢眼——这里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梁平开元寺。

当地村干部老李介绍,父辈们看到的开元寺曾有三重殿,后历经战火和自然灾害,侥幸留下来的正殿曾一度被改建为村小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人筹集善款,在原有正殿基础上陆续恢复成现在的开元寺。

在当地民间,开元寺一直被津津乐道,就连“西南佛教禅宗祖庭”的双桂堂也屈居其后。那么,开元寺背后隐藏多少秘密?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

年代之谜

梁平建县历史悠久,地处古代出入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陆路通衢,有“夔子咽喉”之称,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都在此留下佳话。

《梁平县志》记载:“佛教传入本县很早。唐代,今龙门乡建有都会寺。后历代增加,至清代有寺庙142座。清顺治十年(1653年),破山海明和尚创建‘蜀中丛林之首’的双桂堂,清咸丰年间有和尚500余人……”

史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因而这个年间下令所建之寺统称为“开元寺”。如今,比较出名的有泉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厦门开元寺、普陀山开元寺、南昌开元寺、大同开元寺等。

隐藏于梁平百里竹海的这座开元寺,到底建于何朝何年?因何名为“开元寺”?《梁平县志》(1995年版)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在清嘉庆版和光绪版的《梁山县志》(梁平以前叫梁山)“寺观”卷仅有“开元寺”三字。

据屏锦镇竹海村干部老李介绍,百里竹海尚存的李家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祠堂与开元寺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类似,“应该是同时代的建筑”,如此算来,开元寺正殿也仅有200多年的历史。

天下佛寺和道观,毁损后重建、翻建、新建现象普遍,因而有开建历史和建筑历史之分。那么,梁平的开元寺是唐代开元年间所建?还是名字上的巧合?抑或是清乾隆年间原址重建?不得而知。

(二)

道场之谜

开元寺坐西朝东,建在一个叫塔坪的地方,右边有座形似宝塔的孤峰名曰天皇寨,相传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居住过。古庙正殿大体完整,不偏不倚,略显旧时恢宏气象。正殿房脊为浑圆整木,长约5米多,直径约两尺,正面刨平后,正中所绘黑白双鱼太极图光鲜如新。太极图两边为“皇图巩固 帝道遐昌”等十六字楷书,清晰可辨。其书法严穆敦谐、镌刻精致、舒缓超脱。

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寺庙房脊最中间不是佛教的梵文吉祥符号“卍”而是太极图。道教经书也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提法。道教中,有不少高真名号称为“皇帝”,如三界领袖玉皇大天尊简称“玉帝”,还有各种“大帝”“帝君”“圣帝”“尊帝”等,在经文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由此可见,“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含有福寿绵延、祝祷国土清宁的含义。

在乡下,其实很多寺庙都同时供奉着佛祖、玉帝、太上老君等各路神仙。儒以仁德治民养正气、道以清静化民修大气、佛以慈悲度民化怨气,源虽不同各显其能。梁平开元寺正殿房脊正中有太极图,说明该寺释道元素皆有,似乎应是释道交替使用所致,也足见建庙者深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之传统文化核心价值。

(三)

建筑之谜

开元寺经过数百年风雨沧桑,尚存建筑构件足以证实当年的气势、规格和规模。

长江出版社2012出版的《重庆市文化遗产书系——梁平记忆》,对开元寺建筑有着详细的描述:“坐西南朝东北,北偏东55度。形制为悬山顶穿斗式,材质为木石结构……左厢房经后人复建过,为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曾为教室,现已弃用。在正殿右侧还发现石柱础、石虎各一尊,雕刻不精细但传神。前者沙石质,内圆中空仅存一半,后者仅剩尾部。”

据了解,开元寺原为四合院三进式寺院,由石碑、山门、天井、中殿、天井、正殿、厢房、水塘等组成。现仅存正殿和左厢房。正殿面阔5间,通长21.4米,进深5.95米,通高8米,墙壁和房基均为条石围砌而成,墙体局部有后人修补痕迹。外有走廊相连接,廊顶形制较特别,为半环拱顶;走廊立柱为木质,坚硬;方形柱础,柱径0.34米,右端木柱柱础已毁。整个建筑为典型的穿斗式构架,结构严谨、古朴厚重。

穿斗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橼,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形成房间的空间构架。穿斗式构架是一种轻型构架,椽的用料也较细,椽上直接铺瓦,不加望板等。屋顶重量较轻,因而具有优良的防震性能。

开元寺整个主殿,全部采用凹凸结合的榫卯构成。斗拱和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构架形式和方法。斗拱是由一定规格的小木枋(拱)和木块(斗)装配成组的整体构件,而榫卯则是斗和拱组合得天衣无缝的方式和办法。木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为榫,也叫榫头;凹进的部分叫卯,也叫榫眼、榫槽。就是这两个构件的一榫一卯,组合在一起,严丝合缝。就这样,一个整体连一个整体,最后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壮观的开元寺正殿整体。

据《营造法式》《鲁班经》等典籍介绍,榫卯结构千变万化,有平榫、斜榫、对榫、全榫、半榫、燕尾榫等100余种。现遗存下来的开元寺主殿,经历多次地震、地质灾害依然屹立不倒、风韵依旧,除了得益于木材的延展力强之外,也是一个个榫卯维系的结果。

(四)

地宫之谜

据当地村民纪婆婆介绍,开元寺附近山林间曾有数座古塔,庙里有德行的僧人坐化后,就葬入塔中,所以就有了“塔坪”这个地名。当地另外一名老人还说,寺庙附近还有一个神秘的地宫,新中国成立前有人从里面盗走很多瓷器等藏宝。前几年,当地一位村民建房挖出古墓一座,墓石有花边卷草图案、杂技人物、持刀枪武将等浮雕……由此看来,开元寺背后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表示,开元寺文化遗存富集,对研究川东地区民族宗教和人文历史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在朋友处偶得《梁平宗教纪略》一书,书中记载:在很长一个时期,梁平佛教庙宇星罗棋布——历代所建佛寺可考有607座,庙产田租10000余亩。历史上作为“天下第一禅堂”的双桂堂有良田耕地多达3000亩,足够养活三四千人……

按照历史影响排序,抑或按空间规模排序,双桂堂都应首屈一指——占地120余亩,寺内殿堂林立,布局严谨,组合别致,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创建人破山海明禅师直接嗣法弟子87人,成就了众多法门龙象,可谓“双桂禅风,灯传无尽”。

然而,在梁平的历史上,双桂堂还不是最富的寺庙。《梁平宗教纪略》云:“开元寺,原天源村村公所,天生桥附近。相传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寺庙面积大,有竹山数千亩,收入颇丰,庙产极富,寺大庙富,居梁平第一。”地处百里竹海腹地的开元寺,当时被“封赏山林五千亩,至百里槽外。其山盛产竹,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每年售料,银两近万,在经济上成为本邑最富有的寺庙”。而礼让镇的风洞寺也背靠百里竹海……或许,这就是民间所传“一开元、二风洞、三双桂”的来历。

2017年1月,开元寺被列为梁平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在屏锦镇竹海村干部老李眼中,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无论文化、历史还是经济价值都很重大,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定能给百里竹海的历史遗存续上沉甸甸的一笔,也能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增添新的内涵。我们期待开元寺揭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天。

(作者系重庆梁平区作协副主席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