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张商英辞官后 为啥到江津养老?

版次:010    2023年07月20日

□舒德骑

刘禹锡《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石佛山,位于江津长江北岸圣泉街道境内。此山中虽无神仙,但因早年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在此定居而闻名朝野。

此山虽地势较高,但山顶平缓,可供桑植和农耕。清代为防匪患,山上修有寨墙寨门。风和日丽之时,登上山顶,近可俯瞰山下滔滔大江,远可眺望江津城区。此山虽称不上崔巍险要,但在江津的浅丘地带,也算得上是鹤立鸡群了。

早年在此山定居的名人,便是北宋崇宁年间丞相、著名诗人、文学家张商英。《张少保商英传》一书载:张商英,生于1043年,卒于1121年。北宋时期,张商英为朝廷重臣,名满天下。他不但官至朝廷丞相,因勤于政事,体恤民情,官声不错;同时,他还钟情于春山翰墨、秋水文章,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学者和诗人,毕生著有文集100卷,可惜年代久远世事变迁,这些诗文大部已佚。

张商英原本是蜀州新津人,辞官后,为何不回家乡终守祖屋祖茔,而来川东一隅定居养老呢?笔者查遍有关史籍,都没有明确记载。但民间的说法是:冥冥之中鬼使神差,他与江津石佛山,特别是石佛寺有着特殊因缘。

据传,张商英最初任职通川主簿时,一天他进入当地寺院游览,来到藏经楼,看到大藏经卷册浩繁,供奉齐整,于是生气地说:“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此后,他暗下决心,欲著无佛论,让世人虔心尊孔。但当后来他读到《维摩经》,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时,即深有所感,豁然开悟,从此他归信佛法,笃信佛陀,并自号“无尽居士”。

张商英辞官后,偕同家人从下游买舟溯江而上,准备返乡归祖。一路昼行夜宿,经万州,过重庆,当船来到江津,夜泊通泰门码头时,他闻河对岸传来暮鼓之声,顿感怡然赏心。第二天清晨,他又听对岸传来悠扬的晨钟之音,更觉神清气爽。

于是他遣仆人询问当地船夫:“河对面山坳之中是什么庙宇,为何那钟鼓之声与别处有些不同?”当地船夫答曰:“此晨钟暮鼓之声,源于对岸石佛山与马骁山之间的石佛寺。”仆人再问:“此寺为何称为石佛寺?”船夫再答:“此寺菩萨多为摩崖石像,所以尊称石佛寺。”

哦,原来闻名川东的石佛寺就在此处!张商英闻言大喜,当即决定在江津停歇一天,到石佛寺参观游览、膜拜礼佛。当他来到石佛寺,这里幽静雅致的自然风光、神奇精美的菩萨造像、袅袅氤氲的檀香气息、禅学深厚的寺庙僧人,令他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冥冥之中,神明像对他使了定身法一样,让他在此地久久徘徊,不能抽身。良久,他移步寺前,只见树影婆娑、远山如黛、江水如几、江帆如织、城垣如磐——好啊,此地真乃神仙居住之所也!

“鼓寂钟沉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受记来。”当晚,张商英在船上秉烛写下这首《七绝》。夜来,他依稀梦见佛陀嘱他在石佛寺添香礼佛、圆满功德。

晨起,他便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偕同家人在此定居,修身养性、参禅觉悟、安度晚年。留在此地不走了!

君子一言,落地有坑。如此,张商英在江津居住下来,倾其平生积蓄,出资增刻石佛寺摩崖石像,修葺扩大寺院规模,遍种花草树木,整修栈桥古道,并延请匠人,在石佛山修建家人住所。

不久,各地故旧与家乡亲朋,闻听张商英在江津石佛山定居,也寻踪而来。众人在此开荒拓土、插占为业、修房造屋、耕读传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佛山烟火气日盛,逐渐形成了当时声名远扬的一个村落,名曰“张家村”——旧时江津土著张氏,遂以石佛山张家村为发祥之地。这就应了一句老话——“日久他乡即故乡”。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江津区作协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