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与明建文帝有关,现火遍全国
版次:010 2023年07月24日
□卢郎
毛血旺,重庆江湖菜老三篇(辣子鸡、毛血旺、鳝段)之一。它起源于磁器口,并且与明建文帝有些渊源,它易操作老少咸宜,现已成为重庆江湖菜中亮丽的名片。那么,它的前世又是什么模样呢?
一 毛血旺的鼻祖
儿时常随父亲到磁器口坐茶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叫过街楼的地方。那里有一栋跨街楼,木头建造,将街两边的房子连起来,顶上有盖。过街楼上是茶馆,喝茶的人很多,各种卖小吃的小贩穿梭其中。过街楼下,有一家店铺,门口支着一口大锅,锅中倒扣着一只大瓦缸,缸里扣着猪筒子骨、猪大肠、猪肺和白豌豆,白白的汤汁从锅沿露出,鲜香味扑鼻,吸引着过往的客人。有食客来了,老板就揭起瓦缸,从木盆里捞起一块凝固的鲜猪血,用竹刀划成薄片,放进锅沿,须臾鲜猪血烫熟,老板将熟透的血旺连着豌豆盛在大大的土碗里,碗里放上调料;付了荤菜钱的,再在碗里放上肥肠段或者猪肺块,递到客人面前。桌子上摆放着辣椒、花椒、酱油、醋等调料,客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添加各种调料。常有打着赤膊的下力人,老远就开始招呼:“老板,来三碗毛血旺,今天我请客,谁都莫跟我抢!”
热气腾腾的毛血旺,吃得客人满头大汗,连称过瘾。这就是最早的毛血旺,也是现在重庆各大餐馆卖得红火的毛血旺鼻祖。
二
相传与建文帝有关
毛血旺的起源,传说与明建文帝有关。相传,明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打败,辗转逃到重庆磁器口宝轮寺隐居。建文帝逃到磁器口时,正值凌晨,饥渴难耐的他敲开一家亮着灯光的人家,想讨点吃的。那是一家屠宰场,刚杀了几条猪,主人见建文帝可怜,就将吃剩下的骨头豌豆汤放进锅里,再加上一些鲜猪血混合着煮熟,建文帝就着冷饭吃,觉得鲜香无比。
从屠宰场顺坡而上,就是宝轮寺。那时的宝轮寺极大,仅殿宇就有16座,佛像多达300多尊,建文帝就在此隐居。为了建文帝的安全,群臣就在他居住的殿宇佛像下修了一条暗道,一直通到码头上方的滑嘟嘴。码头下方约千米左右,鹅卵石河坝的尽头,名为九石缸,相传建文帝为复位准备的金银就藏在这儿,故有民谣说:“九石缸,九道门,九道门里藏金银。”因建文帝在此隐居过,此寺庙过去又名“龙隐寺”,磁器口也叫龙隐镇。民国初年,因附近盛产瓷器,又大多从古镇的码头运出,故改名为“瓷器口”。因“瓷”字与“磁”相通,后来又被叫成了“磁器口”。
三
传统的毛血旺
毛血旺打响名头是陪都时期,如同最早的火锅一样,它是码头上贩夫走卒果腹的食物,而且价廉物美。20世纪60年代,毛血旺消失了。
磁器口毛血旺的恢复,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母亲搬到了童家桥居住,每次回家看母亲,我都要到磁器口街上走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家卖毛血旺的食店。食店门口,炉子上安着一口大锅,锅上倒扣着一只大瓦缸,不用猜,我就知道瓦缸里扣着的是什么。
“来碗毛血旺。”我有些好奇,也有些忐忑。
老板麻利地划猪血,下锅,再在碗里放上调料,一如我儿时见过的程序。须臾,一碗冒着热气的毛血旺端上桌。豌豆是白豌豆,煮得软烂,血旺几乎成了细条,堆在豌豆上面。我凑近一嗅,首先是浓郁的豌豆香味,随后毛血旺的淡腥味也涌了上来。毛血旺很嫩,入口即化,就着豌豆一起吃,有一股豆腐脑般的鲜香味,但又带有淡淡的腥气。我尝试着加上不同的调料,最后得出结论:毛血旺的最好吃法,不是多加油辣子,而是多加姜末,姜末的辛香能压住毛血旺淡淡的腥味。
那时,一碗毛血旺卖3元,加了猪肺或大肠,也不过5元。此后,我每次来此,都要去吃一碗毛血旺,说不上好吃,只是重温儿时的记忆。
大约在1994年,磁器口最后一家经营传统毛血旺的店关门。
四
改良后受欢迎
20世纪90年代,毛血旺一改传统模样,演变成汤汁红亮、添加各种荤素菜肴混煮。这是受火锅和江湖菜的启发,再加上人们的口味越吃越重,豌豆和猪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口味,客人也不满意单调的调料。
于是,毛血旺顺应潮流,对制作方式作了调整,汤汁加大了麻辣味,有的直接用火锅调料,生鲜猪血不好找,就改为加工后的血旺,还添加了鳝鱼片、毛肚、火腿肠、黄豆芽等食材。红红亮亮的毛血旺勾人食欲,也获得了食客的认可,由此大行其道,火遍全国各地,成为重庆江湖菜中的佼佼者。
现在,在重庆任何一家江湖菜餐馆,几乎都有毛血旺,让南来北往的食客大饱口福,也让少小离家的游子重拾儿时的记忆。
(作者单位:重庆古川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