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吵翻天:有人说可以接受,有人说不够人性化
版次:006 2023年07月27日
工作人员给女子开具的告知单。视频截图
近日,南京一女子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25日,南京地铁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发现后会做出相应处罚。主要考虑到在地铁上喝水、饮料等时如果水滴洒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也担心会招来虫子咬断电路,影响行车安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乘客不舒服,可以随时下地铁,站台是可以喝水的。”
地铁上喝水要被罚?事件真相是什么?相关规定合理吗?其他城市是如何规定的?
事件回顾
女子地铁车厢里喝水
被开具“告知单”
当事女子晒出的图片显示,这是一份于7月17日作出的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地点在南京3号线车厢内,告知单内容显示:“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车站或者其他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下列行为……”并进行了列举。
7月25日,涉事女子就此事作出澄清,称自己喝的不是白开水,而是瓶装饮料。因为是第一次违规,所以当时只是被工作人员警告了,并未被罚款。
该女子此前发布的视频显示,一位工作人员在地铁车厢中对其开出了《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其在告知单上签字确认。告知单第七条显示,在列车车厢内禁止饮食。
相关回应
禁止在地铁车厢内饮食
曾不止一次开“罚单”
7月25日,@南京地铁就此进行回应,发布“情况说明”:经核实,7月17日20时45分,南京地铁工作人员在三号线列车巡查时发现一位乘客饮用瓶装果汁饮料。为防止饮料泼洒引发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隐患,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告知其车厢内禁止饮食的要求,并向其出具《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对禁止事项进行宣传告知。
南京地铁称,将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有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措施,更人性化地做好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乘坐体验。
尽管当事女子后来也明确自己所喝的并不是水,但是网友的疑问并没有中止:南京地铁到底让不让喝水呢?
7月25日,在南京地铁发布情况说明前,面对记者采访,南京地铁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发现后会做出相应处罚。主要考虑到在地铁上喝水、饮料等时如果水滴洒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也担心会招来虫子咬断电路,影响行车安全。
该工作人员表示:“列车上禁止饮食,这是相关的规定,如果违反的话,会进行相应处罚的。列车上是禁止的,如果乘客不舒服,可以随时下地铁,站台是可以喝水的。”
据报道,今年3月,也有乘客在南京地铁喝酸奶被开“罚单”,南京地铁方面对此进行回应称是“告知单”,并非“罚单”。
据了解,《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38条第6款明确规定,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执法人员开具告知单的主要目的是对乘客进行普法宣传,引导乘客自觉遵守文明乘车秩序。除了不能在列车车厢内吃东西以外,其他禁止的行为包括吸烟、乞讨、卖艺,使用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等。
其他城市
国内十大地铁公司
4个明确不准喝水
除了南京地铁,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又是如何规定的?
7月25日下午,记者以普通乘客身份致电国内十大地铁公司的客服热线,面对“地铁上能否喝矿泉水”的问题,其中有四地的客服人员明确表示“不可以”。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目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和青岛。其中上海、北京、南京和青岛地铁的客服人员明确表示“有规定车厢内禁止饮食,所以不能喝水”。某地地铁客服人员称:“渴的时候可以下车去站台上喝,喝完再上车。”
其他几地的地铁客服人员则表示,可以喝水或者喝饮料,但不能吃东西,因为当地的规定是“禁止进食”。还有多位客服人员强调,婴儿等特殊人群需要进食的情况除外。深圳地铁客服表示:“喝一口水也没多大关系。”重庆地铁客服称:“喝饮料喝水都可以,尽量避免吃东西。”杭州地铁客服表示:“乘客喝水不会阻拦。”
律师说法
可以补充“兜底条款”
明确哪些食物不能吃
对于该事件,来听听律师的怎么说。
四川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小虎认为,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就涵盖了不能食用所有食物,包括水、饮料等,但这样囊括的范围太广,过于“一刀切”。
车厢内禁食的规定,初衷是为了安全和环境、秩序等。那么禁食范畴的规定,也应该是为了保障这一初衷。《条例》不可能将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一一细化,但可以补充“兜底条款”,例如明确禁食但哪些食物除外;或明确哪些食物不能吃。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开具禁止行为告知单是对乘客违反地铁秩序的一种告知行为,并未对乘客进行处罚,地铁方开具的告知单对乘客起到法律知识普及和合理劝解的作用,并且《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确实有规定在车站或者其他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影响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和设施容貌、环境卫生、运营秩序的行为,包括在地铁内饮水,市民在出行时为了环境、安全等考虑确实也应当合理遵守。执法人员也应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的风险隐患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确实有必要的,应当及时提醒。
网友声音
有人觉得可以接受
有人说不够人性化
○不让吃东西可以理解,不让喝水过头了吧?
○大夏天不让喝水,中暑了谁负责?
○不够人性化。不让吃有气味食物等规定比较正常,完全禁止进食就没必要了。况且老人、小孩、病人等,可能存在喝水或者必要的进食,完全禁止会令他们多有不便。
○可以接受。一会儿不喝又能怎样?真的口渴,忍两分钟,下站喝不行吗?
○允许喝水的话,有人带透明的饮料怎么办?饮料泼到地上真的会很黏!
○你可以上车前喝,下车后喝,那么难吗?非要在晃动那么剧烈的车厢喝,洒出来轻则打湿别人、重则电线短路、起火。任性矫情从来不是人权。
媒体评论
这事还真不是“管得宽”
地铁上禁止饮水引起众多网友争论,有人认为“管得太宽”“不近人情”;也有人说,飞机、高铁上都能喝水,为什么地铁上不行?渴了怎么办,就活活忍着吗?
为什么地铁上就不行?这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地铁车辆几分钟就要启动和停车,不停地停靠站点,喝水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另外,高铁飞机上可以喝水,是因为乘客一般都有座位,这两样交通工具都是长时间远距离平衡行驶,喝水并不影响乘客安全。
而地铁上人员密集,很多人都是站着的,时常存在人挤人的情况,吃东西喝水,极易泼洒到地上,还有可能导致乘客摔倒,乃至引起纠纷。不过,禁止喝水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如果乘客真的口渴了,地铁到站后在站台喝了水再乘坐下一趟车,也是简单易行的做法。
每一条规定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一些网友说,公交、地铁上不让喝水并不奇怪,很多地方的地铁都存在类似规定,并非南京一家。只不过各地的地铁运营方在日常管理中,有乘客喝水时并没有及时制止,还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条规定。现在南京特地开出告知单,当成一件事情在做,就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了。
地铁方面的提醒很有必要,可以让乘客之间少些纠纷和矛盾。人群拥挤的地方,严格规范乘客的行为,是必要之举,网友没有必要因此动怒,甚至给运营方盖上不人性化的帽子,而要理性看待,做到文明乘车。
当然,虽说地铁上禁止喝水有道理,但开出禁止行为告知单这个方式值得商榷。如果有人在地铁上喝水,工作人员善意提醒了,乘客也理解配合,就没必要开单子。如果碰到不配合不支持的乘客,开一张禁止行为告知单,对其进行教育警示,就是必要之举。也就是说,开不开告知单,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来看,以免让当事人产生抵触情绪。
原则性与差异性都应尊重
当太多的公共讨论纠结于“地铁禁水令是否合理”“饮水是否算饮食”等,其实无意之间已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思维陷阱。相较于此,搁置争议,灵活处理,或许是更妥善的方案。
关于“灵活处理”,各个城市的地铁,可谓各有心得。以“地铁上喝水为例”,南京地铁是严格“禁水”,有些城市地铁是“禁止咖啡、奶茶等杯装饮品,允许喝水”;而还有一些城市则是“明紧实松”,对车厢内喝饮料行为基本不管不问——凡此种种,都是在大的法律框架内,基于对规则的不同理解,而策略性地行使自主管理权的结果。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孰优孰劣。尽管有网友质疑南京地铁管得太宽,可是倘若换个城市,遇到车厢内饮料泼洒一地、污水横流,想必又会有人批评地铁“疏于管理”了。
但凡没有明显违背法律,对于不同城市地铁不同的管理标准和治理文化,就不妨多些包容。倘若南京地铁执法人员,能够严格但不失礼貌的方式提醒乘客不要在车内喝水,当执法对象能够对此表示谅解和尊重,那么又有何不可呢?公共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逻辑自洽和延续性、一致性所带来的稳定预期与认受性。相较而言,对于“唯一正确答案”和“最优方案”的执拗,往往吃力不讨好。
据央视、华商报、极目新闻、封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