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3年08月02日
□向墅平/陈建素
在我工作的小镇,有一家面馆。本没招牌,煮面的俩少妇,人生得美,文静优雅,又待客热情。某天,一顾客顺口叫了声“西施面馆”,立时博得在座食客一阵赞赏之声。于是,“西施面馆”的招牌,便逐渐在小镇传开了。
小镇民风淳朴,是个宜居之地。我常常在“西施面馆”用餐,渐渐地与俩美女熟悉起来。
在用餐的同时,我们常常有一句无一句地攀谈着,很随意亲和的感觉。很多时候,下班回家,我路过面馆,见馆内无客人,也喜欢进店与俩美女聊聊天。通过深层次的交流,了解了她俩的有关情况后,我发现中华传统美德在俩美女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板小菊,如菊花一样,不畏人世风吹雨打,兀自优雅地过好每一天,“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人如其名;帮工小荷,如荷花亭亭玉立,暗香盈袖!叫客轻声细语,万千柔情。
小菊夫妇本在外打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0多年前,有一天,父亲忽然打来电话,说婆婆中风住院了。小两口急急忙忙赶回家照顾婆婆,寻遍了市内外大医院的名医。最后决定动开颅手术,总算把命抢了回来,但医生说出了令人无法接受的话语:“病人终身不能下床,吃喝拉撒都要人护理。”此时公公已年过七旬,一人在家照顾婆婆肯定不行,小菊夫妻俩决定双双回家,照顾父母。时间一长,全家的生活咋办?小菊决定在小镇开家面馆,一边照顾婆婆,一边维持家庭正常开销。
由于要照顾公婆,女儿也只能在小镇读小学初中。在这近20年里,夫妇俩忙前忙后,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养育女儿,一边开面馆挣钱。夫妇俩的辛苦也有了满意的收获:女儿最终大学毕业,成为一位高中教师;婆婆的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小荷为外地人,在广东与丈夫相识相知相爱。婚后,每年只是春节回小镇与公婆小住几天。10年前见公婆一天天老去,又时常生病住院,自感家里要一年轻人撑起才行。于是毅然决然只身一人回来照顾一家老小。一边在面馆打工挣钱,一边照顾老人、养育小孩。
近十年来,公婆隔三岔五生病,小病门诊,大病住院,多次转院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治疗,都是小荷一人跑前忙后。平时就在面馆干活,公婆生病住院就请假,好在个体面馆务工请假很方便。近三年前,公婆年老因病医治无效,先后逝世。小荷以弱女子之躯撑起一个家,让公婆安心平静地走完人生路。
为了照顾公婆,俩儿子也只能在小镇读小学初中,大儿子前年考入重庆一所职业院校,小儿子今年考入市属重点高中,小儿子上高中时,小荷可能也要离开小镇,毕竟城里就业机会多一些。
“西施面馆”两个美女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以及几乎镇上所有的人:百善孝为先,要及时行孝。她们行走在小镇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的美,由内而外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虽然镇上不止一家面馆,但很多食客都喜欢光临“西施面馆”。或许,除了她们人美又好客,面条味道也不错;恐怕,还像我一样,喜欢和她们攀谈,听听她们背后感人的故事吧。
“西施”的美称,既是人们对两位女子美丽气质与真诚待客的认可,更是对她们传承中华孝道美德的赞赏。“西施面馆”,让小镇平添一份诗意,也是小镇口口相传的一张名片。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武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