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250年前的古楹联 背后藏着江津“五桂祠”传奇

版次:010    2023年08月07日

□庞国翔

江津区德感坝下面长江西岸老“成渝铁路线”旁有一古建筑,大门的石柱上镌刻有一副对联,门枋石柱布满灰尘、字迹难辨、内容不明、年代不清,朋友建议我去看看。

江津楹联文化丰富,这样的楹联遗址有300多处,基本上我都去看过。

近日,文友德胜邀请我和他的一名同事,一起去寻踪这副古楹联。

小车开到德感坝上场口,我们仨下车沿着长江北岸的老成渝铁路线,向中渡街方向行走。约一小时,我们跨过铁路,上一个小山坡,就到了一个被茂密树林掩映的破旧院落。站在院落的石坝边,可清楚看到长江对岸江津城中鳞次栉比的高楼。院坝下是铁路,铁路下是滔滔长江。

德胜是本地人,他告诉我们:“这地方叫二沱,曾建有二沱水厂……”他回头望着破旧的院落又说:“这里早前曾是陈家祠堂,新中国成立后是德感镇二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地,还开办了二沱小学……”

这叫陈家祠堂的院坝,面积有两个足球场大。现在,还有几户姓白的村民居住其中。

院坝的内场也很大,有石梯和石阶,至少是三进院落。支撑房顶的石质、木质的柱梁仍挺立着,部分房顶还在。老乡说,这些柱梁很牢固。村民还在石柱和木架下,用红砖或夯墙建了一些住房。

在房檐石坎上,就能看到石柱门枋上的楹联。长期蒙尘,字迹已无法看清。门檐上端的对联横额被一大捆电线挡住……

我们从老乡处借来长梯,爬梯上去看字。但仍难以辨认,只好一笔一画地分析研究,慢慢地猜测揣摩。

经过长时间的辨认研究,终于将楹联辨析出个大概。上端横额为:德显焕彩。门枋楹联曰:

禴祠烝尝绳其祖武;忠孝廉节蔚为国华。

这应该是一副非常典型的祠堂门联,字体沉健稳重、方正质朴,厚重而有力,不失为书法精品。内容也很有寓意。出句中“禴祠烝尝”,亦作“禴祀蒸尝”或“礿祀蒸尝”,典出《诗经》之“禴祠烝尝,于公先王”。董仲舒《春秋繁露》释曰:“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禴祠烝尝”指四时追祭先祖。“绳其祖武”,是成语,意指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典出《诗经·大雅·下武》。

对句“忠孝廉节蔚为国华”容易理解,意思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忠心,对父母的孝顺,为官做事的清廉,为人所要遵守的节操、节气、骨气,都是盛大的国之光华。

横额“德显焕彩”的意思也不言自明。但有意思的是,此横额四字,疑似为陈氏辈分之字序。

德胜告诉我,此祠是江津德感坝陈氏大家族总祠“五桂祠”的一个分支,即“五桂祠幺房”的祠堂。我打电话询问了江津城内陈氏中比较知名的几位退休人员,但他们对此知者甚少。我的朋友、作家陈显涪,就是德感坝人。他说:这正是他们陈氏家族旧时的祠堂,新中国成立后分给了百姓。

清末《江津县乡土志》记载:陈氏为当地大姓之一,这支陈氏原在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乌溪乡,其祖陈君礼,妻邱氏,生有五子,陈君礼去世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邱氏闻知蜀省因连年战乱,土广人稀,家业易就”,乃遣二子上瑛、三子上琳来入川。弟兄俩卜居于江津德感里上坝。“经营数载,家业小康,具书归里。”时年已82岁高龄的邱氏,乃率长子上球、五子上举及四子家长孙万馨举家徙蜀,独留上辉在武平守祖茔。陈氏来此“插占为业”后,勤耕苦作,家业各有发达,后建祠取名“五桂祠”。后来,陈上举又在离德感场约三公里的长江二沱北岸,建了分祠。

弄清了古楹联的文字内容及寓意,了解了此古建筑的大致由来,我由此推算,该建筑和古联可能已有250年左右。

今天,当我们看到这副对仗公稳、用典贴切、书法有道的古楹联时,仍能感觉到楹联中有着许多积极的健康的有益的内容,其应算是一副充满正能量和家国情怀的优秀的楹联作品。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