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活跃在重庆的中华木刻抗敌协会 用木刻作品鼓舞人民斗志打击敌人
版次:010 2023年08月10日
抗战木刻版画
□胡平原
中国木刻是美术中的一个画种,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由鲁迅先生提倡的,是文艺运动中产生的一朵艺术奇葩。抗战时期,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抗敌协会)的木刻作品鼓舞了人民斗志,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起到了唤醒民众、打击敌人的有力作用,木刻作品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1
用木刻卡片参加义卖 零售价几分钱一张
抗敌协会于1938年6月12日成立于武汉花楼街洪益巷培心小学,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滥觞以来建立的第一个经国民政府登记注册的、第一个具有全国性质的、第一个明确以抗日救亡为其主旨的木刻社团。从武汉木刻人联谊会那时开始,汉(武汉)渝(重庆)木刻之间的联系就十分密切。由于武汉失守,1938年10月,抗敌协会迁到当时的大后方重庆。迁来重庆之后,协会团结全国木刻界会员,掀起了一场抗战木刻版画作品的创作高潮,使抗战木刻版画作品深入人心,轰动全国,走向世界。
抗敌协会一到重庆,就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抗敌协会首先把武汉时期的会员联系起来,在重庆、自贡、宜宾等地又发展了许多新会员,吸收了新鲜“血液”,增加了队伍活力,到1939年3月统计共有会员1205人。全国各地还新成立许多机构。抗敌协会积极为抗日服务,保障抗日团体展览、壁报、义卖用的木刻作品和木刻卡片,如用于劳军展览、捐募寒衣展览,以及应国外来信索取用于金边市华侨办的抗战作品展览等。抗敌协会还用木刻卡片参加义卖,那时木刻画幅较小,粗线条居多,开始只是手印,零售价几分钱一张,但销路很好。以后改为土纸用原版机印刷,发行广泛,销量数以万计。
2
把木刻贴在廉价粗糙的土壳纸上
用绳子连起来赶场天挂出来展览
抗敌协会利用木刻复印的方便,举办了一些小型流动展览,在重庆附近的璧山、合川、长寿、丰都、江津、巴县及川黔公路沿线的场镇流动展出。这些展出多半是当地的木刻爱好者和学校老师为宣传抗日举办的。这种轻便小型的展览,是把木刻贴在廉价粗糙的土壳纸上,每张用绳子连串起来,每逢赶场天挂出来。有时是与流动演剧队伍一起,在演出之前和漫画、海报同时挂出来,很能吸引观众,围观的群众非常多。那时四川农村信息十分闭塞,这样的展览简直就是让农民们大饱眼福。
抗敌协会利用自身优势,长期利用当时的《国民公报》《商务日报》等定期出版木刻版画专版,刊登抗敌协会会员的木刻版画作品,用这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
3
重庆展览吸引七八万观众
有的从一百多公里外赶来观看
抗敌协会于1939年在重庆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三届抗战木刻版画作品展览。在这之前曾经在武汉举办过两次,但规模不大,作品较少,观众不多,影响不大。
这一次举办的抗战木刻版画作品展览,共展出作品886幅,作者628人,是从全国各地和分会寄来的众多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作者包括文艺工作者、教师、工人、大学生、中学生、农民、官兵等,还收到了来自解放区的木刻印刷品。抗敌协会用心良苦,将木刻制作的全过程按工序展出,这个办法对帮助观众了解木刻作品的制作很有好处。展出时间是在1939年4月6日至4月12日,地点在重庆市中心新建的社交会堂。展览吸引了来自重庆乃至区县的七八万观众,有的人为了先睹为快,头天晚上就赶到展出地点等候观看,还有的从一百多公里外赶来观看。
这一次举办的抗战木刻版画作品展览可以说是盛况空前,热情的观众在评语簿上写满了热情洋溢的评语。这些评语主要是对展出的木刻抗战作品表示赞赏,如有一位观众写道:“这些收获在中国文化史上创造了新纪录……”其次是希望作者们努力提高艺术技巧和人物的造型能力。《新华日报》于1939年4月7日在第四版用专版发表了展览会的特刊,这是对抗敌协会一个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在整个展览过程中,都有不少志愿青年义务参加劳动,甚至还有不认识的人前来帮忙。在布置展览的时候,有一个小青年把他家中的门板也扛来给展览会贴海报,晚上扛回去,第二天早晨又扛过来。广大民众对抗战宣传的支持使抗敌协会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4
抗战木刻走出国门
在莫斯科及列宁格勒展出两年
此次以抗战为题材的全国性的木刻版画作品展览,在当时的重庆还是首次,它是新兴木刻版画自有全国性组织以来最大的一次展览。
抗敌协会举办木刻作品展览之后,中苏文化协会的负责人张西曼和王昆仑向抗敌协会要了200幅作品送往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东方文化博物院主办的“中国抗战艺术展览”。这是中国新兴木刻在全国性的协会组织下,首次正式到苏联展出。苏联办的那个艺展是当时中苏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展出地点是莫斯科及列宁格勒两个地点,时间长达两年。这一次展览的木刻版画占了主导地位,也受到外国朋友的高度赞扬。苏联著名文艺评论家特尔诺菲茨在《评中国的木刻艺术》一文中说:“中国木刻体现人民生活及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在这一伟大战争中吸取形象和主题,而又直接为这一战争服务。”“中国艺展”后,苏方还特别把多幅抗战题材的木刻作品印成了纪念性卡片,广为发布,以示永久珍藏。
中国文艺的旗手鲁迅先生倡导和培育的中国现代新兴木刻,在抗日战争中起到教育人民、打击日寇、鼓舞战士的宣传作用。全国木刻作者在重庆大后方、解放区和各个工作岗位上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不辱使命,创作出与时代旋律合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日寇侵略时的苦难生活,见证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战的历程,歌颂了抗日军民的伟大功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抗战木刻版画精品甚多,有的作品早被人们珍藏在心里,有的作品被人们视为传家之宝,不少作品早已被全国图书馆收藏,许多作品被中国博物馆,美国、苏联、德国等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
近年来,重庆图书馆将抗战木刻作品制作成电子图像阅读,惟妙惟肖,进行抗战重要文献发布,满足人们的阅读观赏愿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今,前来欣赏抗战木刻版画作品的各界读者络绎不绝,抗战木刻版画作品倍受人们的喜爱。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