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葱香

版次:010    2023年08月16日

□黎强

寻常百姓人家,一把小葱,是必备之物。做凉拌小菜,配佐料蘸碟,或炖出的汤炒出的菜,撒上几许葱花,青翠的葱香就成为美味佳肴的点睛,让菜品鲜活起来。家有葱香,小日子就过得敞亮、满足,幸福感就在一日三餐里舒舒服服地品味着,香气四溢。

母亲是家里的大厨,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事上心了一辈子。以前在简陋的平房居住,勤俭节约过日子的母亲,做出来的菜里汤里,缺少了葱香的调和与滋润,她总是觉得美中不足,缺少了一道菜肴的核心。有时,恰巧家里到了饭点,又没有小葱给菜点缀,母亲也不将就,忙跨出门来到隔壁邻居家,脸上挂起笑脸,在邻居家借三两根小葱,回家后洗净、切碎,撒在菜里汤里,才觉得清贫简朴的菜肴里有了家常味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凉拌萝卜丝、凉拌藤藤菜、凉拌牛皮菜就常常出现在饭桌上,撒上一撮葱花,既醒目好看,又提味增鲜。娃儿们吃起来,不至于不高兴,把小嘴儿噘得老高。

学徒出身的父亲是县里二轻系统的一名基层小干部,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小葱拌豆腐”,而且最喜欢母亲做的,母亲做这道菜时也乐在其中。记得父亲端坐在老桌子的上方,一边呡着老白干,一边把“小葱拌豆腐”吃得意味深长的。有时,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娃儿们进行思想启蒙,说,别小看这道“小葱拌豆腐”,看起来清爽,吃起来安逸,小葱青,豆腐白,一清二白的。咱们清贫人家,做人就要像这小葱拌豆腐一样,一是一,二是二,清清白白的,少做亏心事,免得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当娃儿的我,哪里明白父亲在说什么哟,小脑袋贴着碗,把“小葱拌豆腐”就红苕稀饭吃得“呼滋呼滋”的。

长大后,明白了父亲对“小葱拌豆腐”这道菜的诠释,懂得了父亲对娃儿们的清正教育。如今,我的儿子也在金融系统工作,天天与经济打交道,我也常常把爷爷对“小葱拌豆腐”的教育说给儿子听,叮嘱他要行得端走得正,也算是对清正家风的传承吧。

小葱是很不起眼的,又是我们家离不开的。在老屋子的一角,母亲利用废弃的烂瓷盆、烂瓦钵,去河边取回一些河沙,栽种了些小葱、鱼香菜、蒜苗,让简陋的老屋有了青绿的生机。厨房弄菜煮饭的母亲,扯开喉咙喊着父亲,掐几根小葱起来,一哈儿撒在红烧土豆里,香味才出得来哟。我跟在父亲身后,来到那些烂盆盆烂钵钵前,见父亲并不用手掐,而是用剪刀剪下小葱。剪之前还得选择长得好长得胖的,而不是毛糙糙地乱剪一气。剪完之后,又舀来一瓢清水,给小葱根部浇上。

其实,一根小葱,一点葱香,对于巷陌人家来说,是很平常的。父亲母亲对小葱的偏爱,也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只不过,在我看来,家有葱香,是父亲母亲把那份对娃儿的爱,播撒在一日三餐里,既是人间烟火味,更是平平淡淡中的养育之恩。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