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米其林

版次:010    2023年08月16日

□项德林

米其林餐厅的来头太大,一直不敢奢望。偶尔去老饕极度推崇的私房菜馆,说主理人曾是某某米其林餐厅的大厨。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板的称谓成了主理人。菜品端上来之后自是不一般,单是造型和色泽,便知道主理人有几把刷子。菜品造型精雕细琢,如若艺术品,色泽赏心悦目,好似一幅油画。总之,有着不可方物的美好,让人不忍下箸。遇到老饕熟悉的私房菜馆,主理人穿得周吴郑王,一只手背着,颇有绅士风度地踱步桌前,详细介绍一番每道菜品不同凡俗的食材来源、复杂又考究的制作工艺,甚至还夹杂着创作菜品的艺术理念、哲学思考等等。有那么一瞬间,仿佛亲临前些年某档著名的美食节目。顿时,感慨自己的日子过得如此粗糙如此蹉跎,甚至是如此不堪。

对于我等一介平头百姓来说,莫说米其林餐厅,就是小有名气的私房菜馆也是看年看月吃一次,而且多是沾别人的光,蹭吃蹭喝开开洋荤。

我们的日常在街头巷尾,在烟火人间。每天委身于繁华热闹的解放碑,穿过一幢幢参天林立的写字楼,沿临江路上行,走到大井巷一片老旧小区。楼栋之间的巷道上,支几张年代材质造型绝不雷同的桌子,摆几把蓝的绿的塑料凳子,甚至还有两三把坐上去有些“吱吱”摇晃的破木椅子,一看就有些年生,至少三十四年前寻常百姓家的老物什。旁边搁一个大案板,上面摆满了备用的食材。肉类有五花肉、精瘦肉、猪肝、猪腰、肥肠,鸡鸭鱼是难以得见的。蔬菜则以番茄、青椒、土豆等等为主,视季节有不同的青叶子菜。案板旁边立一个煤气罐,不锈钢架上搁着煤气灶。每当午饭时分,煤气灶吐着火舌“呼呼呼”地直响。一位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腰间系着围腰,一手端着铁锅,一手拿着勺,有模有样地颠勺。一位矮胖矮胖的中年妇女一会儿当墩子切菜配菜,一会儿收拾桌子招呼客人,还兼着算账收钱,应该是“主理人”。

不消说,这就是重庆街头巷尾常见的夫妻档苍蝇馆子。不过这家更具苍蝇馆子特质一些,一个门脸房也没有,巷道旁边一间敞开着门的房间应该是夫妻俩的住房兼库房了,连馆子都算不上。这就是我们单位几位饭搭子调侃的“民间米其林”了。

这间民间米其林是我们几位饭搭子无意中发现的解决中午吃饭问题的地方,距单位不远。吃了一两次之后,觉得味道还不错,价格也算亲民。每到中午为吃什么而纠结的时候,便起意将这里作为解决吃饭问题的固定地点。

虽然简陋,但民间米其林生意却出奇地好。不但需要等位,连上一道菜也需要很长时间,毕竟是夫妻档,客人稍多一点两口子便有些忙不过来。每到中午饭点,有穿西装打领带的写字楼白骨精,有一身工装沾满油漆的装修工人,有穿着睡衣趿着拖鞋的附近居民,甚至还有拖着行李箱满口普通话的外地游客。经常有附近的老街坊老邻居,搬走了之后又折回来,炒几个小菜,倒二两老白干或开两瓶老山城啤酒,一吹一半天。我无意中旁听了几回,言语里有对这片老旧小区的不满,但更多是不舍地唏嘘。

吃的次数多了,与老板熟识了,便记了电话提前订餐。不需要点菜,直接报就餐人数,让老板自己配餐。反正他也只有那几样菜,翻不出什么花样来。我们也乐得简单,囫囵填个肚饱,然后回去睡个神仙觉后下午好接着搬砖。

有时候回锅肉煎得稍微糊了些,青椒炒蛋咸得齁喉。我们便打趣:“老板今天心情不好,昨天晚上遭老板娘欺负了嗦?”中年男子将双手在围腰上揩了揩,也只是憨憨地笑道:“对不起,对不起,下回注意。”我们也不在意,家常菜嘛,谁家有哪道菜炒出来一直是那个味道?只有生产线才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何必与颠勺的一双手计较。

其实,重庆的很多街巷,很多老旧小区,像这样的民间米其林不在少数,每个人都说得上来几家。每一道菜的味道说不上有多么惊艳,但却又恰如其分地击中我们的舌苔和味蕾,让烟熏火燎的寻常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作者系重庆市金融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