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之美

版次:011    2023年08月23日

□何龙飞

小时候,我常听父亲讲:七夕,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听着听着,我便滋生了赞美“七夕”的念头。是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把爱情演绎得那么浪漫,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那么淋漓尽致,还有相关的习俗,不是更有韵味、更加唯美吗?要知道,人世间,身心俱佳,才算唯美也。七夕之美,美就美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祝福里,美就美在爱情的浪漫里,美就美在父亲的见多识广、如数家珍里。

想着想着,我对父亲的顶礼膜拜就在情理之中了,以至于信誓旦旦地要向父亲学习、致敬,像他一样坚守美丽的爱情,像他一样口若悬河,连树上的雀儿都“哄”得下来,像他一样做个“七夕”之美的传播者、践行者。

其实,父亲是看出了我的心思的。他谙得“言传身教”的理,就会在“七夕”那天给母亲和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就会对母亲说声“你辛苦了”,就会嘱咐母亲多做几个菜,好好庆贺一下这个传统节日,还会倒出老白干,当然,父亲满杯,母亲半杯,举杯共贺“七夕”,共祝爱情之花越开越美丽。酒不醉人人自醉,父母在“仪式感”里加深了感情,在“七夕”之美里尽情陶醉。

平时,父亲尽量多做农活,以减轻母亲的劳动量;母亲不小心着凉了,父亲关爱有加,嘘寒问暖,端茶递水,照看我,既当爹,又当妈,忙得不可开交;母亲身体有些虚,需要补,尽管家庭经济拮据,但父亲很乐观,坚持外出做木工、开拖拉机跑运输、当牛经纪,尽可能多挣钱,买回猪蹄膀、肥肉等煮、炖、炒来吃,补充母亲的营养,增强母亲的抵抗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父亲收入的增长,母亲实现了愿望,心里倍感美滋滋的。于是,父亲说:不单要在“七夕”那天过得好,还要让母亲在平时也感到爱情的温暖和幸福,力争“把每一天都过成‘七夕’”,岂不更美吗?

就这样,父母的“七夕”深深地感染了我,激励着我找到他们那样虽然简朴、难免有磕碰,但是相互理解、心心相印、唯美的爱情。

好事多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饱尝了失恋的痛楚后,终于在媒人的牵线搭桥下,结识了在村小教书的妻子。经过半年的热恋,我和妻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七夕”那天,我和妻子会煮好的来吃,或到馆子“搓一顿”,让我们的“二人世界”香甜起来。我也像父亲那样,给妻子讲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让“爱巢”弥漫着浪漫的氛围。街上有玫瑰花卖,我买下一枝送给妻子,表达“一心一意”的意思;巧克力也能表达爱意呀,我看见后,立即买下,送给妻子一份惊喜。

不出所料,妻子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与我紧紧相拥,彼此聆听心跳,那爱情啊才叫纯真,“七夕”之美也就名副其实,怎能不令我们陶醉呢?

“还是要把每一天都过成‘七夕’!”我不单这样说,还这样做。瞧,洗脸水、洗脚水,我每天都会为妻子备起,茶水嘛,及时端去,洗衣、做饭、炒菜、拖地等家务,全承包,渐渐地把妻子宠成了“公主”,让她不感到幸福都难。

待到妻子由衷地发出“每一天都像在过‘七夕’”的感叹时,我心里如吃了蜜饯般快乐,从而坚定了“爱到海枯石烂”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也会有“冷战”或“磕碰”,可我主动一些去“化解”,很快就重归于好,甚至比先前更好。

于是,一个个“七夕”如期而至,我买下浅粉蕾丝睡衣、手链、玫瑰、巧克力等作为“浪漫礼”,送给了妻子,共同礼赞、享用“七夕”之美,执着地践行“每一天都像过‘七夕’”的誓言。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