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快哉千里

版次:008    2023年09月04日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张家花园校区)初2025届3班 叶璟若

指导老师:王伟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席慕蓉眼中的贝壳正是如此。而此时正赤脚踩在海南沙滩上的我,也捡到了这样一枚小小的贝壳。

轻掸上面的沙粒,放到耳边,闭上眼,聆听海风的声音,“呼呼”地吹着,应是有轻微的海浪。抬眼,看到远处白浪翻涌。难道海浪将要袭来?我并不害怕,反而有些好奇,将脚踏进海里。这浪不算大,就像是在与你打闹似的拍击着你的脚面,宛如孩子发出的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笑声,又如同在清爽海风的伴奏下,轻吟的一首小曲。海水穿着清澈碧蓝的纱裙,连这世上最美的蓝宝石,都无法与之媲美。蓝色的世界里,心平气和,恬静惬意。

我闭着眼享受着。突感风声太紧,如一个嗓子沙哑的人在哭泣。猛然睁眼,大风袭来,波涛汹涌,激起几米高的浪花。那阵势之大、之猛,如同千万匹奔腾的骏马,踏着风浪向海岸发起攻击。滚滚而来的大浪“轰”的一声拍到沙滩上,白沫四溅,仿佛抛出了万斛珍珠。蓝宝石般的天空,也被硬生生摔成了碎末。大风舞弄着长鞭抽击大海,大海也不甘示弱地掀起层层巨浪,与之抗衡。海浪再一次撞击到沙滩上,声音如同雷鸣……我被震慑住了,等反应过来时,已来不及逃回。这滔天的海浪就好像曾经遇到的排山倒海压来的重重痛苦,无从逃避,只得硬着头皮面对。

闭眼等待着海浪的袭击,猛然想起苏轼也曾在海南生活。思绪回到900多年前——绍圣四年,花甲之年的苏轼来到海南。生活本平稳,但湖南提举董必访察广西时,将苏轼赶出官舍。苏轼所受迫害达到极致,心中无比难受。在儋州的第一个中秋节,写下《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但天无绝人之路,苏东坡又岂会被击垮?他自给自足,动手盖房。并在这三年生活里,造福一方。他带领乡民挖井取水,改变过去的饮水习惯。给当地百姓开方治病,带他们种植药材。他还劝说乡民们重视农耕,带领他们垦荒,大面积种植水稻。大力推行教育,开办“载酒堂”,自编教材,亲自讲授。

苏轼就是如此,他总有一种力量,超越于逆境和悲哀之上,让他乡变为故乡。诚如他致苏辙诗中所云:“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睁眼,海浪已退。远处的白浪中,隐约有着苏轼的背影,长啸而去,快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