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背影》,现在的“背影”

版次:008    2023年09月04日

重庆杨家坪中学初2025届8班 陈思博

指导老师:何佳

从南京市中心到浦口火车站,要坐一段渡船,在中山码头上船,乘船渡过水流湍急的长江。

下了船,穿过浦口码头,眼前就出现了一栋黄褐色的大楼,正面写着“南京北站”四个大字。连接轮渡码头的拱形雨廊和直通月台的伞形长廊,直到今天仍算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车站前的花园里有一块“浦口火车站旧址”的石碑,这里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浦口火车站了,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浦口火车站始建于1908年,由多个英式建筑组成,是我国唯一一个保留了民国风貌的火车站,1985年更名为“南京北站”。因为浦口火车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政府为了保护文物,不再对外开放,无法再进去参观,让人不免有些遗憾。门前的马路上早已没有当年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甚至在烈日下看起来有些孤单。

我趴在车站大厅的窗前,用手机的电筒光往里照了照,发现里面还躺有一些柜子和椅子,东倒西歪,和那些屹立在外面的高大圆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往里走便是月台,月台现在也不对外开放。此时看着月台,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形象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他艰难地翻过铁道,为儿子到对面月台上买来橘子。”现在月台边上长满了野草,轨道不常使用,已有一些锈迹,无数道岔纵横交错。抬头是一望无际的铁路,一直绵延伸向远方。

浦口火车站见证了南京近百年的沧桑和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个珍贵的“背影”:郭沫若出发前往南昌寻找革命队伍,在这里留下了他匆匆而去的背影;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载回南京,在这里留下了民众结队迎接的背影;解放军挥师渡江,在这里留下了慷慨赴国的背影;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这里留下了送别的背影……

从码头再次回望这个曾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1省份的重要交通枢纽,现在的它静静地伏在长江边上,像历史留下的长长“背影”。夕阳下,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流逝的岁月已经让它的风光不再,曾经的“背影”也逐渐远去。

而今,我们虽然拥有了许多比浦口火车站更加雄伟壮观的交通枢纽,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来到这里留下了自己不断求索的“背影”。作为当代少年,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们要好好学习,用所学知识建设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