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上的一条鱼

版次:010    2023年09月04日

□刘泽安

我的家乡位于重庆与贵州交界处,属渝南黔北咽喉之地,一条綦江河贯穿于整个行政区域的南北两端,是綦江人的母亲河,又是长江的一级支流。

綦江是一条河的名字,也是一座城的名字。江以綦名,綦以江名,三个意思重叠在一起,全国也不多见。就其吃的东西,有点名声在外的还不少:饭遭殃系列产品,听这个名字就很有特点,吃这个东西米饭就要遭殃了,这个系列产品不管是海椒,还是调味品,在海外的超市上随处可见,为远在海外的华人和考察学习的国人解了眼馋和口馋;还有东溪和赶水的霉豆腐(也称豆腐乳),两种产品不相上下,在超市也是惹人注目的早餐和吃饭的极佳选择,让人胃口大开;但真正让南北过往行人记住的,还是那让人嘴巴呼啦着又赞扬声不断的北渡鱼,那是舌尖上的美味,总能让客人没法忘记。

北渡鱼的渊源历史,很多人说不太清楚。但北渡鱼肯定与北渡场镇、綦江河有关系。

一种说法是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盛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渡场镇离綦江城几公里远,从贵州发源的綦江河从身边流过,綦河水沿着场边缓缓流走,对面则是江津区。河上最简单的交通工具就是一条过河船,船不大不小,河的对面是蜿蜒而过的国道210线。挨着国道线,最初是一些零星的餐馆,馆子多了则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幺店子。老板大多就地取材,用渔船在綦江河里打上来的鱼作为主要原材料,放上一些本地特有的调味品、辣椒、生花椒、大蒜和酸菜什么的,鱼儿、綦河水一起用土灶熬,只等待合适的时间,用粗碗打几个滚起锅淋上沸油,大盆鱼肉端上餐桌,吃完鱼后加上素菜,既营养又实惠。这种用土灶煮鱼,用粗碗盛料,用綦河水煮出的綦河鱼色香味俱全,口味独特。

但客人的口味不一,有的喜麻辣,有的喜清淡,于是鱼馆创新兼收,最后慢慢定格成了“—鱼四吃”的做法:麻辣鱼、酸菜鱼、番茄鱼、鱼头抄手。麻辣鱼是最有味觉的,吃在嘴里麻在心头,有口福的人真是百吃不厌,那颜色也鲜艳夺目,看起来油浑而又不失清爽;番茄鱼是清淡的,红色的汤里鱼片白嫩嫩,红白相间的美食怎能不让人口味大开,轻轻夹上几片白色的薄薄鱼片,口感极爽;酸菜鱼则是老品牌,几棵老盐菜熬煎得有了味,才把切好的鱼片放进去煮一会儿,端出来的鱼汤是绿油油的;鱼头煮抄手,算是有特色的配套菜品,有麻辣的、酸汤的,嘴巴油腥味重了,再配上这道菜,真的算兼顾了各种口味的人。

这样的口味,赢得了过往客人的赞许,回头客非常多,一条幺店子上的餐馆都在煮鱼,鱼是主菜,其他的都成了配角。一传十、十传百,舌尖上的力量是无穷的,好吃的想再吃,没有吃到的也想尝尝鲜。加之国道线过往车辆多,吃鱼的人自然也多,好名声愈来愈大,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过往车辆原则上都要停下来吃上一顿鱼,公务在身的也要邀请朋友品一顿。久而久之,人们因为这地方的大名叫北渡,于是就干脆把它称为“北渡鱼”,使之作为一种名餐留在人们心中。

北渡鱼出名了,可随着渝黔高速公路的开通,过往的车辆大大减少。老板们审时度势,把原来的根据地从几公里外的北渡对面搬迁到了綦江城,摆在渝黔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让穿行的人们方便之时尝试一口,找回在国道线上的感觉。

位置虽变了,但摆在餐桌上的北渡鱼色香味却没有变。那条鱼儿还是灵动的,因为綦江河是灵动的,綦江人更是灵动的。那年在綦江举行的“欢乐中国行”活动中,北渡鱼的老板登台表演,那条舌尖上的鱼就更加出名,让全国观众都欣赏到了鲜味十足的鱼儿。

现在的綦江河禁止打鱼了,綦河鱼获得了新生,池塘里的鱼则成了北渡鱼的替代品,其色香味尚在。

一条綦江河,一条北渡鱼。河与鱼共生,鱼与河共荣。

(作者系重庆市綦江区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