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70米 使80斤双剑
版次:009 2023年09月07日
秦良玉佩刀(朴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管晓锐供图)
万寿山(寨)——秦良玉屯兵处(石柱县作协谭岷江供图)
秦良玉鎏金铜甲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管晓锐供图)
秦良玉塑像 (图片源于网络)
□铁笛
2008年8月8日晚,在首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期开幕。23时54分,取自遥远的希腊的奥林匹克圣火经2万余名中外火炬手接力传递后终于抵达鸟巢。场内,8名火炬手高擎火炬进行最后的传递。
火炬手们容光焕发,精神饱满。衣衫上印制的“火凤凰”翩翩欲飞,格外引人注目。细心的观众发现,这气韵灵动的凤纹图案竟和来自明朝秦良玉的黄缎平金绣蟒凤衫上的图案如出一辙。由是,祖国西南边陲一位378年前的巾帼英雄鲜为人知的事迹,从泛黄几近湮灭的史册里,一点点重新浮现在世人面前。
云台召见,御赐袍衫
崇祯三年(1630)五月,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帝师”孙承宗指挥明军发起反攻,一举收复被后金占领的“永平四城”。危如累卵的社稷转危为安后,年仅20岁的崇祯皇帝喜出望外,下旨召见勤王有功官员。石砫(今重庆石柱县)女土官秦良玉的名字赫然在册。
秦良玉,字贞素,1574年出生于忠州(今重庆忠县),自幼饱读经史,随父兄学兵法,习骑射,胸怀“忠君护国、保境安民”之志。22岁时,她嫁给石砫宣抚使(土司,从四品)马千乘,参与司政,助其训练“白杆兵”。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秦良玉随夫率军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叛乱。1613年,夫死代职,她先后两次率军援辽抗金,又于1622年参加平定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并收复重庆,诰封夫人(二品),又赐封都督佥事(从三品)、充总兵官。
明朝末年,政治腐朽,宦官专权,党争不断,贫富分化严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病死,传位于年仅17岁的皇弟朱由检,即崇祯帝。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八旗劲旅自盛京(沈阳)出发,越辽河,绕开山海关,进入蒙古草原,迂回至蓟镇北面攻破长城,攻陷明军防守薄弱的永平(今河北卢龙)、滦州(今河北滦县)、迁安、遵化四城,进围北京。朝廷急诏天下勤王。秦良玉即刻响应,自带粮饷装备,昼夜兼程驰援北京,屯兵于宣武门外,与后金精兵对峙。其后,会同各路勤王大军,解京师之围,收复“永平四城”。
秦良玉万里勤王,奋勇杀敌,让崇祯帝深受感动。《明史·秦良玉传》载曰:“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
平台又名云台,在紫禁城建极殿(今保和殿)居中向后,有一座云台门,以隔外朝与内廷。其位置在三台之上,两旁向后分别为云台左门、云台右门。平台召对,是明朝的一个议事制度,每有军国大事,皇帝便在此召对或召见要臣,咨议对策。
召见的时辰到了,朱由检着衮冕端坐于平台之上,秦良玉身穿绣狮绯袍趋步向前,行五拜三叩之礼。崇祯生母早逝,他注视着眼前这个雍容壮实的将军,年逾半百的女人,心间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不禁多了一份信赖。
崇祯赏赐秦良玉一件蟒袍、一件凤衫和大量钱币牲畜酒水,(乾隆《石砫厅志》)擢升她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挂镇东将军印,还把即兴而作的四首诗赐给她——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内握兵符;
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西蜀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饥餐誓不辞,饮将鲜血带胭脂;
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妖奴,一派歌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王世德《崇祯遗录》)
巾帼英雄,仪度娴雅
朱由检在诗中称赞秦良玉为“美人”。其实,久苦军旅,年过半百的秦良玉并非后世臆想中素手纤腰、粉白黛黑的形象,更无戏台上英姿飒爽、面如桃花的妆容。
朝鲜使臣黄中允在《燕行录》中载曰:“是日行至曹庄,遇马门秦氏。体甚肥大……马上用八十斤双剑,年可三十五六许。吹角打鼓乘轿而气势颇壮……”曹庄在今北京通州。黄中允遇见秦良玉时,她正援辽行驻北京(万历四十八年五月十五日),实龄已逾四旬。在黄中允的记述中,秦良玉高大丰满,一身男子装扮,骑马作战时,武器是双剑,重80斤,而非戏台上、影视中所见的大刀或长枪。她出行坐轿子,卫队是40余名戴战笠,穿战衣,黑靴红衣的女子骑兵,外加吹角打鼓,鸣金开道,仪仗非常威武。(《重庆历史政德人物》)
秦良玉文武双全,言谈举止文静大方、端庄优雅。她治军严厉,号令严明,统领的白杆兵作战勇猛,远近闻名。于是在《明史·秦良玉传》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为远近所惮。”
关于秦良玉的身高,历来颇有争议。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藏有秦良玉蓝缎平金绣蟒袍、黄缎平金绣蟒凤衫(红绸盘金绣花蟒凤纾衣)和鎏金铜甲胄、头盔、铜印、象牙朝笏、朴刀(两把)等8件遗物。这些文物原藏于石柱县太保祠内,1950年上交西南军政委员会,后移交给重庆市博物馆。太保祠内原有鸳鸯双剑,重约40公斤,已佚。
明代,一品、二品官员的官服皆为红色,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武官一品、二品都绣狮子,一品夫人绣翟鸟九只,二品八只,女子出嫁时可着凤冠霞帔。但凡绣有蟒纹、凤纹的衣物,未经皇帝御赐,文武官员和命妇一律不得制作和穿戴。由此可见,秦良玉遗存的蟒袍和凤衫俱为崇祯皇帝御赐。(《明史》)
秦良玉蓝缎绣金蟒袍“系蓝缎并金绣花,圆领右祍大袖,现长170厘米,其中有60厘米长的蓝布料绣海水牡丹的裙脚,绣工粗糙,色彩庸俗,显然为后世因原件裙脚残破,被剪去后再补接上去的。原件长度应在130厘米左右。现原件摆上还残存着刺绣的‘寿山福海’纹饰。”前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市文物鉴定组组长董其祥据此测算,“秦良玉的身高,应在170厘米左右,比一般妇女略高一些。”(《董其祥历史与考古文集》)
身高1.70米的秦良玉,在当时堪称体魄雄壮,鹤立人群了。身高臂长、腰圆背厚,这才是一个驰骋疆场、摧锋陷阵的将军应有的体魄。此外,秦良玉的佩刀,一把长98厘米,另一把长91.8厘米,业内人士认为,如此长度的刀剑,适合一米七左右的人使用。
所以,崇祯皇帝所谓秦良玉之美,大概是美在“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壮志,美在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独木强撑,保境安民
金军虽撤出长城,但天下未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席卷长江以北,后金多次破关入侵,明朝内外交困、风雨飘摇,随时都面临土崩瓦解。
数年间,秦良玉和她的子侄们多次击退张献忠、罗汝才向夔州(今重庆奉节)发起的进攻。崇祯十三年(1640年)后,国势更为衰颓,天下大乱,蜀中官庸将寡兵弱,张献忠如鱼得水,纵横楚蜀,白杆兵和蜀地官军多次被他们打败。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再次攻打夔州,各路官军弃险败逃,唯秦良玉率数千白杆兵施救。虽然每战她必亲冒矢石,挥舞双剑奋力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败归石砫,屯兵于万寿古寨。
三月中旬,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张献忠率40万大军从夔州沿长江水陆并进,向重庆进发。“至万县,水涨,留屯三月。”不久,攻克涪州(今涪陵区),击败守道刘麟长、总兵曾英的部队。农民军绕过铜锣峡突袭江津,然后顺江而下攻破佛图关,秦良玉率军救援,也被打败,只好退守石砫。六月二十日,农民军攻破通远门,重庆陷落。(《明史》)
1644年11月,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秦良玉分兵守卫司境,她愤慨地对族人说:“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于是,她亲笔撰写《固守石砫檄文》,表明了一个带甲三十年的弱女子“守土之志,封疆之责”的壮志和与父老军士“同心御辱”,保卫家乡的决心。
当时,张献忠派人在蜀中到处招降土司归附,却唯独不敢派人到石砫去招降秦良玉。
清军南下之际,1646年8月,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1648年5月,永历帝朱由榔加封她为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
明末清初,农民军、清军、明朝残余势力在四川混战二十余年,蜀中赤地千里,十室九空,有近十万流民涌向石砫,秦良玉及其继任者都接济和善待他们。
顺治五年(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秦良玉病逝于石砫大都督府玉音楼,享年75岁。
今天,北京宣武门外当年秦良玉驻兵之处,仍保留有“四川营胡同”“棉花胡同”等与秦良玉相关的地名。这大约是后人对巾帼英雄最深挚的缅怀了。
(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