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3年09月20日
□张祥华
平顶山公园内,一只只“蝴蝶”“老鹰”,一会儿扶摇直上,一会儿飘摇翻飞,活灵灵的,好似都有生命。在这氤氲绸缪时日里,看到那些俏皮纷飞的纸鹞,不知怎的,一股久违的亲切感在我心中荡漾起来,想起儿时自己放风筝的很多事来。
当时没有卖风筝的,都是自己动手做。读小学时,我的能力只能做最简单的风筝。先找好必备的竹子,削出四根细竹片作为骨架,用绳子绑成一个“王”字形,最后那根必须要短于前面两根,才能显出它的细“腰身”。然后糊上旧报纸,细腰后糊上一串尾巴,再用线连上“王”字中预留的线头就成了。
大人们有时也帮孩子做,四方、八卦、燕子、蜈蚣、蜻蜓……为了好看,也为了平衡,还缀上饰物,尾巴系上红布条。
后来知道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位制作风筝的高手,他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在宣武门太平湖畔举行风筝表演,被观众赞誉为“绘法奇绝,绝品之最”。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中,集成风筝的扎、糊、绘、放四大艺术。
特别能检测做工的,自然是看风筝能不能高高飞起来。春天的田野上,绿油油的麦苗刚返青,一股青草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小伙伴放飞自己的风筝。我喜欢在放风筝时别出心裁,当然多数都以失败告终:我截断风筝尾部的两条长尾巴,只粘一条粗粗的短尾巴,本想让风筝轻一点飞得更高更远,可风筝不仅飞不高,反而不停旋转并很快落下来;选在大风天气去放风筝,以为能飞得更高更远,可是纸糊的风筝很快粉身碎骨;拉着风筝顺风跑,可风筝对我的“帮忙”很不领情。
尤其让我难过的是,好几次我放掉或割断风筝的牵线,想让它自由自在地飞,可是风筝随风乱飞一阵后,要不就是被树枝或空中的电线缠住,要不就是顺风吹进平顶山的树丛中,反正结局都特别凄惨。
长大后,我已经对放风筝失去了兴致,但有关放风筝中产生的疑问却逐一找到了答案。我懂得了风筝各个部位在整体中的功能,懂得了风筝放飞成功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更悟出了“风筝能上天,离不开一线牵”的科学原理与哲学道理。
(作者系重庆杂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