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100元被指太少 如何拆解假期

大学生蹭酒席 红色炸弹

版次:006    2023年09月21日

小西和朋友收到的喜糖

近日,浙江嘉兴一名大三学生小西(化名)和朋友参加陌生人的婚礼,随礼给了100元,谁承想,当小西把经历晒到网上后,被质疑“随的份子钱太少”,引发网友热议。还有几天中秋国庆长假就要来了,又是一年结婚高峰期,一个个突如其来的“红色炸弹”,有没有让你措手不及、惊慌失措……几乎每年国庆假期都有类似吐槽,不少朋友不是在婚礼现场,就是在去婚礼的路上。参加婚礼到底随多少份子钱比较合适?全国各地的“红色炸弹”标准是多少?份子钱又是怎样来的?一起来了解吧!

1

大学生体验婚礼吃席 因份子钱太少被质疑

一个月前,小西萌生了“去吃席”的想法,和朋友聊过后,两人在交易平台上挂了一个链接,询问有没有可以蹭的酒席,表示“可以随份子钱参加”。9月13日,她收到了一条私信,一位新娘告诉她,3天后自己即将举办婚礼,原定的一些朋友没办法到场,想补充点人气,询问她和朋友是否能以“新认识的朋友”的身份到场。小西一口答应下来。

小西称,由于她和朋友都不太了解本地的礼金习俗,但又不希望“吃白食”,因此向新娘询问了相关问题。两人的聊天记录中,对方表示不需要给礼金,“我也不收礼金什么的,就是那桌订了,放着也空。”小西和朋友觉得这样不好,当天,她们各自揣上100元的红包,按照约定前去参加婚礼。

婚宴上的菜都是本地的特色菜,主要是一些海鲜,小西和朋友吃得很开心。此外,她们还收到了礼盒,里面包含喜糖、一瓶蜂蜜、一盒蜜枣和一包烟。一开始,小西以为是在嘉宾进现场时给红包,但一直没能找到登记点,直到敬酒环节,看到别人递红包给新娘,她才知道礼金要这么给。小西说,一开始,新娘并不想接受她们的红包,但后来,两人硬塞到了她的手里。

回到学校后,小西将事情记录下来,发到社交平台上。面对部分网友认为两人“随的份子钱太少”的质疑,她表示,因为两人是学生,确实拿不出特别多钱,但又不好意思不给,才会选择随100元。此外,她认为,各地风俗不一样,她们不太了解当地的礼金数额,生长环境不同的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自己对这些质疑并不介意。

2

份子钱是怎么来的?

礼金到底要随多少才合适

说起份子钱,总是戳中无数人心窝。2020年,毕节的雷先生称国庆要参加23场酒席,算了一下份子钱要4800元;2022年,广西女子称国庆收到21份结婚请帖,自己最多一天赶5场,份子钱在300元到800元之间,既搞笑又有压力;2023年,福州网友称“自己国庆8天假有7个朋友结婚”,整个十月份的工资都献给了朋友们绝美的爱情……

“份子”这个词,流行于中国明代中叶。一方面,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在婚姻、做寿、死丧、疾病等大事上,一人之力或者一家之力常常无力承担,份子钱有点类似于“众筹”,亲朋好友每个人帮忙出一点,事情办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今,一家一户办婚礼也不难,礼金则更强调社交属性。既是社交,就需要点双方的默契,只要能宾主皆欢,那这礼金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可是,各地风俗不同,经济社会也在发展,一句简单的约定俗成,已经难以概括礼金江湖的复杂。比如,同是100元礼金,放20年前已算体面,可如今总不免担心被人背后指点。

事关脸面、人情、关系,礼金这门“大学问”显得复杂又微妙。社交平台上,总有不少教学帖、疑问帖,专门讨论不同关系、不同地域的人应该给多少礼金,可总难有个定数。有时,礼金甚至还会“内卷”,比如某地曾默认礼金为200元时,总有人觉得,给300元才“够意思”,结果人人都想“够意思”,300反而成了基准线,水涨船高下,工资未必涨多少,份子钱倒是一年比一年给不起了。

3

讲心不讲金

羡煞旁人的广东份子钱

全国各地对随份子钱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般随礼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很多地区也热衷于“吉祥数字”,如888和1314。据网友分享,最吓人的份子钱要数温州,8888都算是平常事。相比之下,广东地区则被视为“一股清流”,可谓“羡煞旁人”。之前一份各地婚礼份子钱水平大数据显示,广东以100元的份子钱排在“倒数第一”。

在顺德,很多人甚至一分钱不收,红包折个角即代表受礼,并原封不动地还给客人。据悉,这种“折角接受方式”已成为顺德一带“风俗”,并且广东多地都这样。但份子钱少,绝不意味着广东人情味比其他地方淡薄,也许是因为广东人更重视意头不重视派头吧!

这份红包数据,毕竟只是一个参考数字,而真正随多少还要看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少网友表示,送份子钱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定要量力而行。更没必要去比较份子钱的多少,毕竟这只是地方习俗的一部分,缺乏可比性,最重要还是心意诚意送到位。

媒体评论

这届新人 正向“人情风”说不

吃婚宴,只交100块钱的“份子钱”,合适吗?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说,小西掏100元的份子钱,吃了一顿有海鲜的婚宴,还拿了喜糖礼盒,是“占了便宜”。但是,仔细想想,吃亏的是谁呢?新娘主动应允两个大学生“蹭酒席”,明说了不要礼金,一者是的确有客人没来,空着座位,显得不热闹;二者显然也不在乎这些钱。“蹭酒席”的很开心,被“蹭酒席”的也很开心,但是围观的网友不乐意——要出来维护婚宴市场的“经济秩序”。

“大学生蹭酒席”可能是一个偶发的新闻,但却体现了现代青年对婚宴的不拘泥的开放态度:有希望参加陌生人婚宴,感受气氛的;有乐意接受陌生人祝福的,而且双方都不怎么看重红包的大小,从中能感受到社会风气变化的信息。

现如今,年轻人的婚礼从互送“礼金互免卡”,到只办典礼不收礼,再到网上发帖请陌生人“吃席”……这届新人,正用实际行动向“人情风”说不。在代代相传的传统观念中,“份子钱”多少是衡量感情厚薄的工具。变了味的人情消费,将年轻人被捆绑在人情链条上,也把婚礼变成“回本”甚至“赚钱”的工具。“人不到钱也得到”的随礼,日渐成为一场友谊亲情的情感绑架和圈子之间的“付费社交”。

在当代年轻人眼中,社交关系不该由金钱互动来维系。他们更看重真诚、纯粹的情感链接,而非“轻人情重礼金”的算计。当红色请帖变成“红色炸弹”,当人情往来变成人情束缚,新一代年轻人开始对“份子钱”说不。

新闻延伸

“随份子” 并不是中国的专利

事实上,“随份子”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习俗。

英语国家一般没有约定俗成的礼金,但与之对应的是一份由新娘列出的清单,其中包括一些家具、装饰品、日常用品等,让朋友们按照清单送礼。这份清单,就叫作“新娘登记单”或“婚礼清单”。但这不是说在国外参加婚礼就可以少花钱了。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女子坦妮娅参加一位朋友婚礼时和男友一同随礼了100美元,但没过几天,这位朋友就通过社交网站发私信抱怨她的随礼太少。据统计,英国人参加一次婚礼的平均花费是440英镑。不过,这笔钱大部分都用于服装打扮,只有100多英镑是赠送给新婚夫妇的礼金。

在德国,送给新人的礼品讲究经济实用,不在乎钱多钱少,只在乎传达心意。有时一束鲜花,有时一盒巧克力,送礼者不会感到吃力。德国人在接受礼品后,都会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还乐意把收到的礼品都摆出来。

在日本,参加同事、朋友的婚礼也是要送礼金或礼物的。关系一般的,礼金在3000到5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二三百元。关系非常好的,通常也就给1万日元,如果是新人长辈的话,可能给3万日元、5万日元或者再多一点。不过日本人的收入相对较高,一个月工资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有两三万元,结婚随礼基本上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负担。

而在韩国,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韩国人送普通同事和朋友的结婚份子钱为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1.5元),如果关系要好,会送10万韩元或20万韩元的婚礼红包。据报道,63.6%的人认为,私下经常沟通的同事结婚,可以送10万韩元。如果是几乎天天联系、经常见面的好朋友,36.1%人会送10万韩元,30.2%会送20万韩元。

据羊城晚报、九派新闻、上观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