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3年09月21日
□竺培强
退休后,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菜市场。
在家我是主厨,做饭与买菜是相连的,故逛菜市场是“必修课”。开始有点“情非所愿”,后来发现菜市场竟是“充实”生活的好去处。逛来逛去竟然上瘾了,一天不去心欠欠。
可以说,菜市场是人间烟火味最浓的地方。特别是逢场赶集的日子,摊贩延绵不绝,逛者摩肩接踵,买卖声不绝于耳。这对于我等有大把空余时间的老年人来说,吸引力强大。买菜就图个热闹,否则去超市不是更方便,环境更好吗?菜市场就是聚集(老年)人气的地方。
逛菜市场之余,能买到在超市买不到的时鲜野菜。卖野菜者大多是周边郊区甚至是大山上的农民,野菜带着泥土的芳香甚至还有露珠,“少见”给人以新鲜感和惊奇。常见的野菜有侧耳根,凉拌最为开胃爽口,配点野葱更是锦上添花;清明菜浑身毛茸茸的煞是可爱,剁细后撒点盐出水后和在糯米粉里,用油煎成金黄,即“清明菜粑粑”,清香软糯,不过,最好是在清明前食用,一旦开出黄花,口感便大打折扣;还有荠菜(本地叫地地菜),可凉拌,但最佳选择是与猪肉相伴包饺子,那鲜味胜过任何饺子馅。还有春季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种野生菌如羊肚菌、桥巴菌等,炒肉或煮汤,让人爱不释手。
我还发现一个“新品种”,一种藤蔓植物的嫩尖尖,青绿颜色,水灵灵的,一小把三元钱约半斤。最初不知为何物,细问农家得知俗称“金刚藤”,长在大山密林中,最适宜凉拌和清炒。买回来如法炮制,果然鲜嫩清脆可口。我想可能是新发现的品种。
“换换口味”是人们对吃的要求。吃惯了“家常菜”,而上来一盘无污染、无农药、无化肥的野菜,能给家人格外的惊喜。
在菜市场里走走看看,寻寻觅觅,有如“淘宝”。这种乐趣,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说到“淘宝”,我还真遇到过。有次见一老年农民筐里放着一只“罕见”的干墨鱼,大且厚,用手一掂,恐有七八两重且要价不贵。成交后,我与他交谈得知,墨鱼是他在沿海打工的儿子孝敬他的,但他不知如何烹饪,又嫌其腥,故而卖掉又不知行情,让我拣了个“漏”。后来家有客来,买了一只老母鸡炖汤,用原汤将发好的墨鱼在高压锅里压半个小时,然后汇入鸡汤里再小火慢炖。其味妙不可言,当即有人戏称享受了“坐月”的待遇。
到了冬季,菜市场更是有“宝”可淘。经常有自称贵州来的商贩卖新鲜的猪杂如耳朵、肚子、大肠、舌头等,其中我最爱的是猪拱嘴,用水汆一下然后卤,切成薄片爆炒青椒,糯糯的,带卤香,下饭下酒皆宜。一次多买点卤好,放冰箱冻藏以备不时之需。
喜欢逛菜市场,另一原因就是可以与农民摆龙门阵。买卖间聊天气,聊收成,聊生活。有次我与一看上去年纪与我差不多的农妇摆谈,惊讶她竟然八十有三,大我十多岁。得知她并不为生计忙碌,只是一辈子劳作惯了闲不下来,又不愿意进城跟儿孙“享福”。看她摆出的蔬菜有五六种之多,感叹这劳动让人充实,还使人年轻!末了她竟送了我一把野葱。
闲逛之乐,有时觉得与卖者在做心理上的“测试”。例如买青椒。问:“你这海椒辣不辣”?这时卖者往往支支吾吾的,为何?因为说“辣”,怕人家要买不辣的;说“不辣”,又恐人家要买辣的。而买者,嗜辣的怕买到不辣的,而喜不辣的又恐买到辣的,买卖似都在心理上“揣摩”对方。我尤喜欢本地产的一种青椒,大拇指大小,肉肉的,微辣且带回甜,洗净晾干水气油爆,放作料一定要加糖,连在宁波土生土长的母亲在世时也喜爱,此就是所谓的“虎皮海椒”。不过我也买到过模样差不多而很辣的,故买时常问“辣不辣”?如果回答“有点辣”或“倒辣不辣”,这与我心目中的“标准”相一致,在辣与不辣间都留有“自圆其说”余地,由此判断卖者是“老司机”而哑然失笑。又如你讲好价钱后,正在选货,小贩往往会说“你不要开腔哈”!然后对后来者把价格“还原”。无形中你就成了“托”,在诱导别人跟进。身份瞬间转换,想想不禁莞尔。
有回一老年妇女在买了散装卤料(八角茴香等混合)后感觉有点不对,到另一小贩处复秤,结果差点。不料小贩却理直气壮地称“十秤九不一”。一旁观妇女掏出一弹簧秤,一挂,的确差点。小贩又狡辩道“国产的钢铁不过关”。我说“那边有个公平秤”。小贩一听,马上抓了一撮补上。过后感觉有点像菜市场的“智斗”版。我自制卤水的卤料也购于地摊,但未对斤两计较过,自愧不如主妇们。
那天买菜间听人问:西瓜包熟不?价格多少?小贩答:自摸便宜一些。买者说:白板我不要。摊主答道:你放心,我的西瓜绝对是清一色的万子,一刀下去,个个放炮。细问得知,“自摸”是自己挑选;“白板”是生瓜;“万子”是红瓤;“放炮”指的是炸开。西瓜买卖用麻将术语,虽说有点像过去帮会对暗语,但生动贴切,让人长见识了。由此感叹这菜市场学问大咧!
闲来爱逛菜市场,菜市场里乐趣多。即便是在外地如避暑包吃包住不用做饭,我也会寻找菜市场去逛逛,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