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

版次:011    2023年09月25日

□兰采勇

从收秋的第一天开始,当太阳照耀着这个村庄时,农家院坝就变着花样有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晒秋,粮食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

早些年,农家的院坝基本上都是用石板镶嵌拼凑而成,缝隙之间用泥土黏合。一场雨过后,小草就会在院坝空旷的舞台上迎风起舞。每到晒秋时节,父亲首先是将这些小草彻底拔除,清扫干净。然后取来牛屎,和上草木灰,稀释后摊平扫匀,填塞院坝的每一个缝隙。经阳光照晒,秋风吹拂,整个院坝就像是一幅怪诞的美术作品,错落的石板、不规则的勾缝,还散发出牛屎和草木灰混合的特殊气味。这是丰收的气味,飘浮在村庄上空,绵延整个秋天。

院坝大的,各种粮食都拥有一块小地盘。院坝小的,只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时间不等人啊,于是,人们又想着新招,将一些小产量的粮食放置到簸箕、斗筐里,移到土坝里、房顶上。整个村庄就热闹了,红红的辣椒,黄黄的玉米、稻谷,还有色彩多样的各种豆类……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图案,那是出自村庄之手,不可复制。

收回来的谷子或是脱粒的玉米,都是用箩篼装的,倒在院坝里,就是一个小山丘。用齿状的粗木耙,把一个个小山丘摊开铺平,来回耙均匀,摊得越薄越好。晒谷子还得多一个工序,就是要不断用竹耙打“引草”,这个不断重复的动作,看似简单,却很费劲,也马虎不得,毕竟粒粒皆辛苦啊!

接下来,就是守着院坝,得防着鸡鸭和树上的鸟雀来偷吃,得防着淘气的猫狗到粮食上滚来滚去,一不留神,它们就会在上面留下杰作——撒尿。

晒玉米和稻谷都是很累人的,要想干得快,除了阳光要足够强烈外,还要翻得勤。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打埂子”,将粮食用木耙推出几条小小的埂子来,露出部分石板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在间隔20来分钟后,将埂子的上面部分耙下来,把下面的翻上来。另一种就是在摊晒的粮食中赤脚走路,每走一步就划开一条纹路,粮食就往两边散开,就像犁铧在田里犁出的一道道沟壑,人们直接取名为“踢谷子”或“踢苞谷”。夏天的太阳又毒又辣,特别是中午时分,烈日当头,却是翻晒的最佳时机。头上戴着草帽,重复着翻来覆去的动作,一趟下来要花上半个小时左右,衣服湿透是常事。

晒秋时最怕变天,只要一打雷,大家扔下所有的事情,手忙脚乱地抓起撮箕、扫把、木耙,耙啊扫啊撮啊,连气也来不及喘,终于把摊晒的粮食收成了堆,用塑料薄膜盖好。可雷阵雨有时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忙活了半天,雨却不见落下来,云散了,毒辣辣的太阳又出来了。后来,人们索性就在屋檐下拴上一卷薄膜,雨来时,解开绳子,薄膜铺展开来罩在上空。雨过天晴,又把薄膜卷在屋檐下,省时省力。

村里人习惯用“晒了几个太阳(晒了几天)”来衡量是否装仓,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捡起几粒稻谷或玉米,放在牙齿上轻轻一嗑,看到裂开的谷粒或玉米粒达到了理想状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粮食终于归仓了,一个有序又充实的晒秋就这样结束了,而丰收的喜悦却将延续很久很久……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