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文物流失 触目惊心

版次:009    2023年09月27日

没能深入盗墓团队进行实地暗访,这让笔者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随后,笔者就此展开了对库区文物盗掘和文物流失现象的深度采访,并推出特别报道《触目惊心——三峡文物流失 亟待各方重视》,报道引起了社会和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笔者在报道中披露的一些案例,确实让人触目惊心——

2001年,湖南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对万州吊嘴汉墓群进行发掘时发现,21座汉墓中竟有20座已被盗墓者“光顾”,大量文物已遭毁灭性破坏。时任奉节县文物稽查队常务队长在说起盗墓贼时异常愤怒:“白帝城后的紫阳坡山上就有无数盗洞,这都是盗墓贼留下的罪证。”

“要想富,去挖墓,三天就成万元户”,这句民谣在库区一些地方流传。盗墓贼主要是一些当地的不法人员,他们熟悉地形,常常在踩准点后,进行破坏性挖掘。考古队要花几十天时间发掘的古迹,他们只要几天甚至一个晚上就“搞定”。陶器、金属器物等在他们眼里有价值的文物被洗劫一空,具有考古价值的古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奉节县上关遗址属A级,先后发掘出三峡地区最大的战国墓群和大面积宋城,但在考古队进入前,已有不少盗掘者先行“报到”,使大量珍贵文物遭受毁灭性破坏。

一位“收藏家”两年前在乡下花200元买了一担汉代陶器。他回忆说:“那是一个贵族墓,起码挖出了几百件陶器,很多器物被敲得稀巴烂,墓里堆了一尺多厚的烂陶片,我看到也好心痛。”2001年8月,几个盗掘者竟打着大学考古队的旗号,大摇大摆在万州武陵进行“科学考察”,一夜盗掘走大批文物。待公安、文管部门赶到时,“考古人士”早已逃之夭夭。

另一股暗流则是公开的秘密,除了盗墓者、贩子和大大小小的“收藏家”外,一些“有关部门”的人士也把目光投向了三峡文物。笔者了解到,库区某县不少机关干部也热衷收藏文物,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收藏文物的“爱好”已不是秘密。一位干部退休以后,通过文物买进卖出吃价差,成了一方知名的“收藏家”。

文物管理部门内部也暴露出问题,万州区天城文管所前所长就因盗卖文物身陷囹圄。1996年,张建任天城文管所所长,一位朋友提出希望弄点文物收藏,张建便陆续“弄”了一些文管所保存的字画出来,并获得了报酬。屡屡得手和缺乏监管,让张建的胆子越来越大。到案发时,张建共偷盗文管所库存器物、字画等三峡珍贵文物40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15件,获利数万元,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令人吃惊的是,张建的东窗事发纯属偶然:张建的朋友请人参观家中文物,其中一干部曾在天城文管所任职,看到中间居然有文管所的库存文物,于是便报告了有关部门。张建的罪行败露后,公安机关仅追回14件文物,大部分文物已下落不明。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盗掘和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和打击力度,绝不能有一丝松懈。

(作者系重庆晨报副总编辑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