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母亲味”

版次:007    2023年10月07日

□何龙飞

为了让国庆节过得有“仪式感”,父亲给我和弟弟打了三次电话,意在回老家团聚,吃上“母亲味”,以解乡愁。

父亲的盛情,我们怎能辜负,赶紧收拾好行李,带上礼物,驾车回归。

到了,到了,我们的心情激动起来。父亲早已候在牛圈屋边,满脸笑意,就像在欢迎“贵宾”。

母亲在厨房跳“锅边舞”,忙得不亦乐乎。见我们进了屋,她应答几句后,就去专心做饭菜了。不为别的,只为家庭的“国庆盛宴”要丰盛些,要充分地融入“母亲味”,好让儿子们不忘故乡的美味,以便慰藉思乡的心灵。

别看这“厨事”,要做好,还得用统筹方法。母亲谙得此理,与父亲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才忙过来了。瞧,豆花是必备的特色菜,父亲洗机器,端、放大盆子;母亲泡黄豆,洗锅。待机器把黄豆加工成豆液后,父亲端起大盆子,把豆液往锅里倒。母亲则及时烧大火煮涨,配合默契。

该父亲“点”豆花了,用的是胆水,“点”出来的豆花多,在窖水的映衬下,黄白得可爱,诱惑着我们的味蕾。

母亲麻利地拿起筲箕、锅铲,用力压榨豆花,使其绵扎、紧实。再用菜刀划成块,舀去多余的窖水,豆花就像“水上漂”,更为醒目、飘香,令我们垂涎欲滴。

豆花虽好,还要作料“蘸”着吃才更有味道。母亲熟练得很,不到15分钟,就将姜、蒜、辣椒、咸菜粒、酱油、油等备好。刹那间,作料的香味和着豆花的清香味一起袭来,我们不陶醉都难以办到。

“还有更好吃的菜哟!”父亲卖了个关子,没明说是哪些菜,要给我们一个惊喜。

母亲听后,直接为我们揭开“谜底”:鼎罐里炖的是腊排骨炖藕,揭开盖子,香味扑鼻而来,那才叫安逸;另一口大锅里蒸的是喜沙肉(也叫夹沙肉),黄豆面为沙,黄黑黄黑的。那猪肉片夹着沙,晶莹剔透,油光闪闪,香气弥漫,怎能不诱人;回锅肉也色香味美。青椒衬色,肥肉片油浸浸的,照样令人直吞口水;到亲朋家走人户时,母亲“打包”回来的“整卤猪蹄”派上了用场,蒸后更是散发着肉香,沁人心脾。

还有爆炒包包白、油麦菜、冬瓜片、清水煮老南瓜等素菜,搭配合理,以这样的“菜品”来庆国庆、家庭团聚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目睹后,既惊叹母亲的“杰作”,又佩服母亲的能干。

“还犹豫什么呢!”饭菜端上了桌,备好碗筷,倒好老白干,父亲发出了号令。

于是,我们举杯共祝祖国繁荣昌盛,祝福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晚年幸福,但愿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简约而不简单的“仪式”结束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吃菜、喝酒、吃饭,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无与伦比。

母亲瞅见我们的欢快、满足样,眉开眼笑起来。我们知道,那是母亲幸福的微笑,那是母亲几十年如一日为我们奉献“母亲味”的真情流露,那是母亲见我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小家和美后欣慰情愫的洋溢。

那时那刻,我们除了感激母亲外,就是虔诚地祝福母亲,渴盼着永远吃到融入如蜜母爱的“母亲味”。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发觉好吃不过“母亲味”,只因为那里面有浓浓的母爱和乡愁,够我们享用一生。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