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疯长”的 不只各种野生菌 还有捡菌子的人

植物专家提醒,野生菌好吃, 但一定要安全地吃

版次:004    2023年10月12日

“菌友”“艾美儿”捡的各种菌子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菌友”捡到的菌子

马拉松爱好者钱唯10日的跑步路线是北碚缙云山,最近他的身份又多了一个——“菌子爱好者”。在跑完10公里后,他背包里多了一把随手采来的新鲜野生菌。

最近一段时间来,重庆晴雨相间的天气较多,山林间到处冒出了各种野生菌,像钱唯这样的“菌子爱好者”也如雨后菌子般“疯长”。有人在跑步、散步时不忘沿途捡菌,有的小区“组团”上山捡菌,还新结识了“菌友”。

在他们看来,捡菌不仅饱口福,还愉悦了身心,享受到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他一边跑步一边捡菌子

“今天来看看缙云山有哪些菌子……”自从跑步线路的沿途中长满野生菌,钱维的锻炼之路也多了几分探索的新鲜感。

“这个是红菇,虽然是‘红伞伞白杆杆’,但是能吃。”“这个应该是马勃菌……”跑步过程中,休息时他就在林间寻找菌子,发现可食用的品种后就采下来放进随身背包。“今天收获不错,可以凑一盘菜了!”

钱唯热爱跑步,多次参加马拉松,平时像玉峰山、缙云山、云篆山,都跑得很熟。近来他发现,只要连续下雨,山头的野生菌就冒了出来,而一路捡菌子的人也多了起来,人手一个提篮。

有的野生菌他知道名字,有的没见过,就去网上查找。“感觉增加了知识和乐趣。有时运气好,捡到一大包,会发个朋友圈分享收获的喜悦!”在钱唯看来,捡菌子不仅可以饱口福,还能愉悦身心。他也会教儿子辨认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咱们要懂得敬畏自然,感谢美味的食物,但不是所有的都能吃。”

小区业主“组团”捡菌

家住渝北区悦来生态城的“艾美儿”是一个捡菌子群的群主。她一年前在朋友带动下开始捡菌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何判断哪些菌有毒?她的原则就是:“反正只吃自己认识的菌,凡是不认识的一律当毒菌处理!”

“艾美儿”组建了一个“生态城打野蘑菇群”,群里是同样喜欢捡菌子的网友,大家每天都会晒晒收获。谁采到不认识的菌子,就把照片发到群里,大家一起讨论是否能吃;找到某种鲜美的菌子食谱,也会拿出来共享。

群里的“菌友”还会相约去铁山坪或附近的小山坡一起找菌。

“艾美儿”时常在群里提醒大家:“必须要知道菌子的学名,才能确定能不能吃。”“有些菌子吃几次短期内是不会有反应的,毒素会堆积在体内,千万不能大意。”“有些菌子不能回锅,不能过夜!”

“水库”是“艾美儿”口中采菌界的“大神”之一,最喜欢去潼南捡菌子。

“其实几年前重庆还很少有大规模捡菌子的,我也是觉得太多捡不完,就开始组织大家到处捡菌子。”“水库”不仅自己捡,还教大家捡,并将捡菌子、选菌子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很快就收获了上万“粉丝”,建了10多个“采菌群”!

“水库”发现,重庆的黏盖牛肝菌、九月香、大脚菇、鸡枞特别多,他最喜欢吃的是大脚菇、鸡枞。

为了鉴别蘑菇,他还进行过系统性学习,“如今捡菌子已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菌友’,雨后出去逛一圈就能收获满篮子的菌,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即使经验丰富,“水库”也中过毒:“有一次吃见手青,大意了,煮的时间不够长,导致出现了幻觉,抓了一晚上泡泡,以后吃菌就更谨慎了。”

植物专家提醒

野生菌要谨慎采摘食用

为什么重庆最近野生菌“疯长”?重庆南山植物园植物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权俊萍博士介绍,秋季后,温度适宜,下雨后湿度大,所以各类蘑菇菌类就会长出来。“春秋两季,野外生长的蘑菇最多,像比较常见的有鸡枞菌、松乳菇等。”

权博士提醒,野外的蘑菇在采摘后,必须确定是自己认识的可食用品种,经高温煮熟以后才能食用。如果是不熟悉、拿不准的,就不要随意采摘。

权博士建议,不采食过小的野生菌——由于过于幼小形态特征不明显,无法准确识别,很容易混杂有毒种类;不采食“头上带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野生菌,避免误食剧毒鹅膏。

如何吃得安全?菌子拿回家后要炒熟、煮透后再吃,不要用急火快炒,翻炒时间要足够,使其更好地受热均匀;在吃菌时不宜喝酒,因为饮酒可能促进或加速某些毒素吸收,引起或加重中毒。在给小孩和老人吃菌时更要谨慎,因为他们的抗毒能力弱,发病致死率较高。

野外的菌子虽然美味,但每年都有因误食毒菌中毒的案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还有一个“小招”:在吃采回来的野生菌前“打卡”——拍一张照片,留下一个菌子,万一中毒后便于医生对于中毒类型的判断并开展及时有针对性的救治。

据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