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聚焦”+“六大机制” 重庆制造业向高质量迈进

版次:002    2023年10月13日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要。

昨天,“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提出,下一步将重点突出“六个聚焦”,同时构建“六大机制”,形成工作落实的系统化“打法”,推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六个聚焦”提能级 “六大机制”促发展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蓝庆华介绍,在聚焦“33618”集群建设,提升发展能级方面,重庆加快打造主导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深入推进产品品牌“向上”发展,加速“三电”“三智”等零部件企业聚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推进功率半导体、下一代显示等重大项目,培育壮大能源电子等新兴领域;先进材料着力加快现有优势产品上下游延展。

在聚焦“一号工程”,建设备份基地方面,重庆持续深化川渝地区汽车、电子、装备等产业协同,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健全央地合作长效工作机制,争取承接工业母机、大型成套装备、集成电路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地;围绕整机、整装等“终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等领域,有效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

此外,我市还聚焦科技创新,提高制造能力;聚焦数字变革,引领“三化”升级,实施“万企技改”带动“万企转型”,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智造形态;聚焦主体培育,增强发展活力;聚焦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引导渝西地区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以及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轻纺、高端摩托车等产业集群承载区,推动涪陵、长寿、綦江—万盛经开区、南川等找准比较优势,强化产业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

重庆通过构建“专项方案+专班推进”的产业集群建设、“全景图+产业地图”的产业链提升、“赋能中心+诊断评估+全覆盖推进”的技术改造、“亩均账+含金量”为重点的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为关键的涉企服务、“区域评价+企业监测”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等“六大机制”,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成渝携手壮大产业“版图”

新闻发布会还介绍了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满天星”行动计划的继续推进情况。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方面,搭建电子信息、汽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域配套率超50%;两地微型计算机产量约8000万台、占全国40%。培育3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夯实两地产业协同发展载体;探索创新发展成果喜人,获批重庆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设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三大应用场景,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充电站180座、换电站10座、加氢站22座和128公里高速公路、520公里城市道路“智行走廊”示范道路。

在中小企业系统育苗渠道上,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打造“总院+专业研究院”“母基金+子基金”的育苗体系,打通“项目遴选、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通道,让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种子变成苗子,完成从“1”到“N”的裂变,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产品线”,孵化落地一批“硬科技”企业。

“数”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态

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等1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集聚发展,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20.2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为14.5%。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充电站数量累计达2975座,充电桩保有量达17.7万台;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83%,辐射范围西部领先。建成换电站122座,累计推广换电车型2万辆;建成加氢站6座,成渝氢走廊运行规模不断提升。

重庆大力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典型经验全国宣传推广。去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705亿元,位列全国第9。今年1~8月,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086亿元,同比增长14.5%;收储楼宇面积113.6万方,使用56.3万方;新增软件企业4600余家;新增从业人员5.8万余人;新增中高层次软件人才1.2万余人。

此外,我市以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实施“一企一专员”制度,选派7千余名熟悉经济政策、热心企业发展、善于综合协调的干部,累计走访调研、助企服务9284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660项。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