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王贵与李香香》 为什么在南岸下浩首演

版次:010    2023年10月13日

著名画家潘登绘时乐濛在下浩辅导排演歌剧《王贵与李香香》

□张川耀

正式行文前,先介绍三位著名诗歌、音乐大家,以了解背景,方便阅读正文。

李季(1922-1980年):1938年进延安抗大,1945年写出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长江文艺》主编,主动申请去玉门油矿担任宣传部部长兼《石油工人报》社长,写出石油英雄王进喜。曾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主席,《诗刊》主编,《人民文学》主编等。

时乐濛(1915-2008年):1938年进入延安鲁艺,师承冼星海学习音乐,曾任重庆军管会文艺处长、川东军区文化部长、西南军区文工团政委、总政文工团团长、音乐史诗《东方红》主创,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

梁寒光(1917-1989年):1938年进入延安鲁艺,师承广东同乡冼星海学习作曲,曾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华北人民艺术剧院音乐部主任、中央实验歌剧院艺术处长兼创作室主任、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广东音乐学院院长、深圳市文联主席。

前言

前不久在下浩老街坊联谊会上,人们谈起当年下浩青年俱乐部的前辈们演出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时无比自豪。下浩利东大药房后人、退休大学教授蒋朝吟,民生公司民朴轮船长后人、高工李远钧,龙门照像馆后人、著名摄影师刘志平,非遗“奇香花生米”传人段春阶,葡萄院卖熨斗糕涂云龙后人、会计师涂在珍,不约而同哼出当年《王贵与李香香》的调子,可见烙印之深。

从龙门浩走出去的,在大戈壁柴达木油田成长起来的著名石油女作家李玉真现居北京,与著名诗人李季和作家夫人李小为是忘年之交。她从老家亲人那里听说我正在写“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下浩先全国首演”等关于下浩的曾经和过往,赶紧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李季遗孀、年届九十的李小为大姐,小为大姐要求出书后一定要送她一本。

三年前《记住乡愁·下浩》出版,我请家乡人李玉真带了两本书敬赠小为大姐。小为大姐给李玉真回忆了时乐濛曾向李季通报在重庆下浩指导排演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的经过。在返还给我的一本书扉页写上:感谢下浩青年俱乐部,解放初期在下浩首演梁寒光根据著名诗人李季同志同名叙事史诗创作的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李小为,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日。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的首演地竟然是南岸下浩,其中隐藏着怎么一段故事呢?

大凡解放初期在重庆南岸龙门浩居住生活过,现在80岁上下的老人,只要一提起下浩青年俱乐部扫盲、反封建、破迷信,宣传婚姻法、教唱翻身歌、演出革命戏,无不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1决定排演《王贵与李香香》

1950年5月初,高继渝、杜裕位、陈凤玉、陈定淑等男女青年,在龙门浩码头轮渡趸船上,利用乘客们候船的间隙,一边表演《小路》《山那边哟好地方》,一边教唱《团结就是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

几位解放军被浑厚动人的歌声吸引,被青年们义务宣传、教唱革命歌曲的行为感动。上前询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听说大家“是自愿组织起来的下浩青年俱乐部歌咏队的成员”后,提出去俱乐部看看。

来到位于下浩葡萄院街觉林寺小学对面、已故原亚兴银行老板陈念辉公馆,几位解放军看到俱乐部有宽敞的排练大厅、分散练习节目的厢房。见条件这样好,他们落座后请在场的男女青年各清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听完演唱连连称好,于是建议俱乐部排演歌剧《王贵与李香香》。

这个建议,一下把几个年轻人吓蒙了,赶紧找来俱乐部负责人胡飞宇、陆廷中,他们也拿不定主意,于是马上向驻下浩军代表和街道负责人汇报。各方人士到齐,其中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才向大家介绍,那位清瘦干练、中等个子的解放军是重庆军管会文艺处处长时乐濛。

时乐濛说:“《王贵与李香香》歌剧剧本,是他在延安鲁艺学习时的战友、时任华北人民艺术剧院音乐部主任梁寒光,根据著名诗人李季叙事长诗创作改编,刚收到没几天,他请我参谋提意见。剧本以王贵与李香香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土地革命时期,陕北死羊湾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翻身、解放、自由、爱情与封建、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高潮悬念交织,一定是社会和群众欢迎的好戏。”

军代表、街道干部、俱乐部负责人当即拍板排演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可当解放军从挎包里取出剧本交给大家看时,全都傻眼了,因为俱乐部的成员没人识得五线谱。见此窘况,时乐濛笑着说:“没关系,我抽时间把剧本全部转换成简谱。”没过几天,解放军便把时乐濛熬夜手写的《王贵与李香香》简谱剧本送来,大家挑灯夜战,拆开剧本,几个人一人一块钢板抢刻蜡纸,连夜油印出,主配角人手一册。

2时乐濛亲自来指导排练

时乐濛派来两位文艺干事辅导,龙门照像馆经理胡飞宇演崔二爷、待业青年杜裕位演王贵,觉林寺小学教师陈玉风、陈正淑演李香香AB角,杨啸石演狗腿子,广溢中学毕业生高继渝演民兵队长,胡飞宇、陆廷中分别担任导演和剧务,俱乐部的小年轻争相演配角。茶亭街王某的三弦、米市街刘某的二胡、彭家湾潘某的笛子、摊子口周姓卖瓷器的吹芦笙、葡萄院江逸嘉的风琴勉强组成乐队。

担任角色的演员和搞器乐的,不少白天有工作、忙生计,傍晚赶到俱乐部集中排练,吃自己没补贴,但业余演员们热情高涨、废寝忘食、克服困难,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强记台词、练习唱段。时乐濛也从紧张的军务工作中挤出空隙,十天半月前来指导吐词、对白、走台、站位、眼神、节奏、合乐、呼应、造型。让他惊讶的是俱乐部青年们的执着、认真、吃苦、耐劳和悟性。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便能全剧拉通、化妆彩排。

首场演出于七月初在下浩觉林寺川东军区卫校(后来的重庆外贸漂鬃厂)半山上、能容纳三四百人的礼堂举行,这是龙门浩人的盛会、热闹非凡。人们忘记了天气的酷热,不仅座无虚席,连周边过道都挤满了人。时乐濛在川东军区卫校、区和街道领导、军代表陪同下步入礼堂前排就座,他一脸严肃。

大幕拉开,随着剧情发展深入、演员们高亢激越、清晰放歌、方言对白,王贵、李香香不屈服封建礼教,勇于与反动势力抗争并投身革命,最后正义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整个演出高潮迭起,掌声经久不息。演出完毕,时乐濛与卫校、区和街道领导、军代表在台上会见演出人员,一脸灿烂地说:“谢谢下浩青年俱乐部的同志们,你们废寝忘食、不畏艰苦,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把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在重庆也是在全国第一家率先搬上舞台(三个月后,华北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演出《王贵与李香香》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献礼),就获得圆满成功,赢得观众肯定、热烈的掌声,希望你们再接再厉,让更多军民欣赏到这部好剧。”

3比北京还早三个月演出

下浩青年俱乐部演《王贵与李香香》出了名,前来邀请去演出的单位络绎不绝。

下浩彭家湾搬运礼堂、弹子石广场、龙门浩小学、前驱路操场有他们的身影,黄桷垭街头、马家店场口、汪山川东军区大会堂能听见他们高亢的歌声,民生公司请他们在一川大剧院、重庆搬运工会请他们在唯一影剧场演出。

下浩所有店铺好像约了一样,凡俱乐部的青年来吃饮食,一律只收半价,去理发店洗剪价收一半,去做衣服裁缝铺打对折,头疼脑热抓中草药,人家干脆不收钱。街上草药医生兼开茶馆的余清和,只要听说下浩俱乐部有排练,总是免费泡好老荫茶叫跑堂小工送去,当听说有演员嗓音嘶哑,他又赶紧送去“胖大海”“藏青果”……

下浩青年俱乐部数十场演出中,离不开自称“搬运二哥”的支持,他们虽然文化不高,但豪爽仗义、热心公益。那时龙门浩周边既没公路又无汽车,见下浩青年俱乐部无怨无悔上山下乡、码头军营、工厂学校奔波演出,小青年们细皮嫩肉搬运道具、行头很是劳累。新成立的下浩搬运工会主动联系俱乐部,不仅把彭家湾搬运礼堂无偿借给俱乐部排练、演出、存放道具,外面凡有演出,需要装卸舞台、接电装灯、鼓捣煤气灯、搬运道具和演出物资全由他们义务包干。

1985年4月18日至25日,作为负责人之一,我有幸接待了由时乐濛为团长,带领孟于、刘诗昆、王玉珍、盛中国、郭颂、姜家锵等30余人组成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五一”赴渝慰问演出团。在紧张的演出间隙,我陪时乐濛去了他35年前曾经辅导下浩青年俱乐部的故地,在汪山(南山)川东军区工作过的地方。他告诉我下浩俱乐部比北京还早三个月演出《王贵与李香香》,当年在汪山军区礼堂连续三天的演出也是他安排的。

随着1951年春天到来,这批为建设新中国流汗出力、作出贡献的文艺青年,在街道的推荐下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杜裕位成为西南地区足球队主力、陆廷中成长为南岸区农业局长、高继渝成长为团市委农工部长、胡飞宇成为著名人像摄影师、陈玉凤走进战斗文工团、刘利科成为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骨干。

(作者系现代工人报原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