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朱沱斜塔

版次:010    2023年10月23日

□ 罗安南

在我的故乡永川朱沱古镇桌子角险滩处,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实心九级八角白塔,屹立在悬崖边400年不倒,成为故乡的地标式斜塔。

白塔建造在长江边50多米高的悬崖上,塔高约30米,基座宽5米,九级塔身用青砖砌筑成笋状,一层比一层小,造型稳重大方俊美,飞檐翘角,玲珑有致。每级塔体八角上均有翘起的砖,砖头刻着小龙头,下系风铃,随风飘荡,发出清脆的“丁当”声。

白塔底部的青石上雕有精美的花纹,历经风雨侵蚀,图案仍清晰可见;塔身三层以下,绘有莲花鱼瓶、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的手工壁画,让人惊叹先人造塔工艺和绘画水平的高超。

白塔高耸于江边,给人一种凛然自威的庄严感和压迫感,彰显出宝塔镇河妖之说的气势。

传说:朱沱四望山寺的李公菩萨与妖怪王白基斗法时,王白基在桌子角呼风唤雨,命妖怪石龙将巨石赶到长江里,隔断江水,水淹朱沱。李公菩萨装鸡叫,王白基怕天亮现原形,慌忙之中将巨石变成险滩。李公菩萨邀来天兵天将救援,托塔李天王将塔抛出,将王白基、石龙两妖怪压在塔下,使桌子角险滩恶水不再祸害百姓。

据地质考察,由于地壳运动,桌子角将一排排巨大的岩石连成片,从江边一片连一片,一直连到江心外。它犹如一个巨型大坝,几乎把水隔断,迫使江水改道,直涌向关刀碛,白浪滔天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

不知从何时起,白塔变成了斜塔。每从斜塔下走过,感觉仿佛塔要倒塌一样,十分可怕。我问过故乡的老辈人,斜塔这样,至少有百多年了。渐渐地,大家也就习惯了它的模样,称它为“桌子角斜塔”。

桌子角也因此成为长江上游四大险滩恶水之首。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过往船只在此葬身江底。每当船工看见白塔,就意味着要过险滩急流了,必须打起精神来!

凡下水船经过此地,船工们都会聚精会神,齐心协力踏着整齐的步伐,吼着川江号子“嗨咗、嗨咗”,奋力划桨。驾长手握舵把,眼睛紧盯着前方航行向前,直到险滩过了,大家才有喘息机会。

那年头,木船没有机器,上水全靠拉船的纤夫。纤夫远远看见白塔,就开始调整状态,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是命悬一线之地。此刻,船长放长纤藤,高声大吼,“雄起”;“嘿咗,嘿咗、嘿咗咗!”纤夫们吼着号子,手脚并用,迈着沉重的步伐,爬行在悬崖边,艰难地走过险滩。桌子角一过,纤夫们长舒一口气,因为马上就要到朱沱停船歇夜了。

站在船头,近看白塔,独竖峭壁,长天似洗,塔顶之上,白云缭绕,塔尖直插云霄。那种庄严肃穆,更能感受来自心底的震撼。

此时,夕阳洒在白塔上,白塔通体发光,白塔映入江中,波光粼粼,塔显得更斜、更美、更俊,恰似一幅美丽画卷。

桌子角斜塔默默地立于江边悬崖之上,俯瞰着芸芸众生。在远归的游子眼中,它是家中昏黄的油灯以及等待亲人回家的面容;对江上行舟的人而言,它是危险来临前的警示和即将停舟靠岸休憩的告示牌。同时,它又像一位老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滔滔江水陪伴着岁月的流逝。

谁也不会想到,它会这么快消失在世间。

1966年8月的一天,一群“小将”和一批基建队农民,打着旗帜,高呼着口号,涌向桌子角,要炸掉白塔。四五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用钢钎在白塔塔基下,抡起大锤,打开一米多深的洞,将20多公斤炸药放在洞里,插好雷管,接上引线。一声巨响,白塔慢慢地向长江倒去……

人们蜂拥而上,争看传说中塔底压的宝物。结果,塔基下仅有“万历通宝”“天启通宝”几十枚铜钱。在白塔旁边,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碑上刻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已模糊不清,碑石落款:明,世宗年制。随后,几个不识字的年轻人,抡起大锤将石碑砸烂。

朱沱斜塔倒了,石碑碎了,这也成了古镇人心中的痛!

(作者生前系重庆市永川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