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50%脂肪为什么反而对血管好?

“长寿果”花生的营养密码

版次:012    2023年11月03日

汉代《三辅黄图》曾称花生为“千岁子”,千百年来,它不仅是国人眼中的“长寿果”,还是营养专家眼中性价比很高的坚果。

明明花生中一半都是脂肪,为什么还推荐吃它护血管?食品与营养学专家在这里为我们一一解答,并提醒4类人要适当忌口。

常吃花生,让血管更健康

“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这句民谚道出了古人对花生益处的肯定。

从现代营养学来说,解剖一颗花生的营养,就不得不提脂肪,它是花生中含量最高的物质,能占到49.4%。

按道理来说,脂肪含量如此高,“三高”人群应该少吃。但不少人都听过“花生护血管”的说法,这主要和以下原因有关:

1.“好”脂肪占比高:

花生虽然属于高脂肪食物,但它的脂肪酸构成较合理,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

这些成分对血脂调控起到有利作用,可促进胆固醇形成胆固醇酯,实现脂质正常转运和代谢。

2.脂肪酸“分工”合作:

相对于单一脂肪酸,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合理配比,对血脂调控更友好。

3.生物活性成分“搬运”脂肪:

花生中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卵磷脂,它是生物膜的构成成分,还是脂蛋白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像小船一样促进脂肪和胆固醇合理转运与代谢,防止过多的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在血管壁。

4.含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血管:

此外,花生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胆碱、B族维生素、钙、钾、镁等都有利于保护血管。

“长寿果”的3个优势

由于花生与坚果的营养类似,因此它被划分到坚果组。在健康特长上,花生在多种成分上表现优秀。

1.蛋白质消化利用率高

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也不低,为25%~30%,其中90%以上的花生蛋白为球蛋白,含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

与其他植物蛋白相比,花生蛋白的消化率很高,消化系数可达90%,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中赖氨酸有效利用率高达98.96%,比大豆高20%。

与其他坚果相比,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南瓜子和西瓜子。

2.膳食纤维含量突出

高膳食纤维食物家族里,花生也榜上有名,含量能达到8.5%。

此外,花生中还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尤以维生素E含量最突出,有助抗氧化等。

3.花生衣可辅助降血脂

花生衣的营养也不容忽视,其中含有原花青素、儿茶素、类黄酮、白藜芦醇、花青素等多酚类物质,有助降血脂。

中医临床常用花生衣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疗效良好。

不同人群吃法不同

1.生吃更营养:加热会损失花生中部分维生素,熟吃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花生的营养价值;生吃花生衣,适合有贫血或凝血问题的人。

2.蒸煮助消化:花生蒸煮后适合肠胃功能弱的人食用,鲜花生水分含量高,适合煮着吃。

3.打浆口感好:花生打浆后口感顺滑,可以做成花生露、花生米糊等,适合咀嚼功能障碍人群食用。

4类人尽量少吃花生

现在是花生大量上市的季节,尽管它营养丰富,但一些特殊人群有食用禁忌。

1.胃肠道疾病患者

花生含大量蛋白质,蛋白质过多会增加肠道负担,消化不良患者要少吃。

生花生由于含大量抗营养物质,进入肠胃后有滑肠作用,多吃容易导致腹泻,一些胃酸患者用吃生花生的方法缓解胃部不适时,要控制在小半把的量。

2.肝胆疾病患者

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对胆囊的刺激比较强,促使胆汁大量分泌,帮助消化吸收。

肝胆疾病患者食用过多花生,会给肝胆添加负担,甚至加重病情。这类人吃花生时,最好选择蒸煮方式,避免油炸、油炒,少量多次食用。

3.皮肤油脂分泌旺盛者

花生含大量脂肪,摄入过量易促进皮肤毛囊分泌更多油脂。一些加入辣椒、糖类等口味的花生零食也会让皮肤更容易过敏。本身属于油性肌肤的人,不宜吃太多花生。

4.血栓人群

花生具有止血作用,可以增进血凝,血液黏度较高或有血栓的人群要少吃。

此外,多味花生、紫薯花生、油炸花生等,经过反复油炸或烘烤,脂肪含量进一步升高,血脂高的人最好忌口。

提醒

1.好的花生颗粒饱满、外衣紧实、果仁有光泽,闻起来有淡淡的香味,入口后口感醇香;发霉的有“哈喇味”,苦涩刺鼻,不要食用。

2.此外,花生容易遭受黄曲霉污染,产生致癌性较强的黄曲霉毒素。尤其是发黄、发芽和霉变的花生,存留黄曲霉毒素的可能性高。

3.需要提醒的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应控制在10克以下,大约相当于半捧花生米(10~12粒),不宜过量。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