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发布新蓝图

版次:002    2023年11月04日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中欧班列(成渝)准备发车。 据重庆日报

11月3日,“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举行。重庆市商务委主任、重庆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局长章勇武介绍,重庆市构建起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四梁八柱”,并对实施路径、目标任务作出说明。

章勇武介绍,我市将围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这一个总目标和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高能级开放平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4大功能目标,加快实施12项重点任务(即围绕四大功能目标进行12项行动),力争到2027年,实现“四个明显跃升”。

1、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努力实现开放通道带动力明显跃升。

实施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的通道体系拓展行动、多式联运效能提升行动、枢纽口岸综合服务增效行动,融入国家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不断提升开放通道效能。力争到202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欧班列(成渝)年开行量均超过5000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运量、货运值年均增长15%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2.7亿吨,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120条。

2、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努力实现开放平台集聚力明显跃升。

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标杆行动、自贸试验区提升领航行动和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为引领的平台能级跃升行动。力争到2027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年均跨境融资额10亿美元以上,重庆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3万家、重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达到168项。

3、打造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竞争力明显跃升。

实施外贸提质赋能行动、外资建圈强链行动、市场主体引育壮大行动,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强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效。力争到202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达1.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超过65%,服务贸易达160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达335家,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0%左右。

4、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努力实现开放环境吸引力明显跃升。

实施开放环境优化对标行动、开放领域改革创新攻坚行动、国际交往能力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参与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持续优化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要素保障环境。力争到2027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3300亿元,年出入境人员超过500万人次。

数说亮点

473个

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内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69个城市138个铁路站点,对外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量从2017年开行178班到2022年开行8820班,累计运输箱量超过110万标箱。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近1.4万列,累计开行班次和货值货量居全国首位;智慧长江赋能传统水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国际(地区)客运航线稳步恢复,目前已有16条国际(地区)航线恢复正常。

560亿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以来,累计落地合作项目总金额逾560亿美元,其中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280个、总金额256.5亿美元,金融服务项目259个、金额约306.2亿美元。

50.3%

全市外贸、实际使用外资总量排名西部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汽车出口额增长50.3%,在渝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319家。

100强

重庆将加快出台《重庆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向“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制造业企业和传统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瞄准全球数字贸易行业企业100强,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加强对数字贸易头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出口、人力资源服务出口等国家级基地建设。

120对

重庆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友城代表、国际商会代表、外媒记者等来渝访问。推动澜湄旅游城市联盟总部来渝落户取得积极进展,重庆市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增至27家。截至目前,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分别增至53对和120对。

1135

第一个“1”,即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开放引领、改革赋能、以贸促产、以产兴区”,将重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引领区。

第二个“1”,即出台“一个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领航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

“3”,即实施“三个重点”: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先行先试。对标DEPA、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定,积极争取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二是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电信、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探索新兴贸易业态监管模式创新,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三是实施更大程度促进发展。聚焦汽车、电子信息、数字贸易等重点产业,开展全链条制度创新,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5”,即聚力打造“五区”:一是着力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核心区。二是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三是着力打造新型保税经济发展示范区。四是着力打造现代服务经济开放发展先行区。五是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