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音乐会”

版次:007    2023年11月04日

□朱阳夏

我家这个小区修建时间大约有20年了,跟周边众多新建的小区相比,俨然是个“老辈子”了。这样的老小区虽在建筑外形、内部设施、绿化环境等方面都不如“年轻小辈”,但有一特点深得我心——热闹。

“彬彬,回家吃饭了!”“马上,我再骑一圈。”年轻的妈妈在楼上扯着嗓子唤楼下正在和小伙伴骑自行车的儿子。

“外公,快把我的小火车拿下来,我要拿给晶晶耍!”“要得。”五六岁的小姑娘在楼下奶声奶气地喊着外公。

……

如此家常的对话,每天都会在小区里响起。而每天晚上,孩子们的欢笑声也会在小区里此起彼伏地响起,好不热闹!其实,更热闹的不止于此。

听!一段萨克斯乐曲声不知从哪栋单元楼里传了出来,吹的大都是经典流行歌曲,比如《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恰似你的温柔》等。实话实说,算不上优美,有时候还吹得磕磕巴巴的,甚至走了调。但丝毫不妨碍这名吹奏者的激情,一曲接着一曲……

这方还未吹罢,那方已经登场。一阵葫芦丝演奏声又不知从何处飘了出来,先是《阿佤人民唱新歌》,再是《彩云追月》,还有些我闻所未闻的乐曲。吹奏者活力四射的劲头丝毫不输那名萨克斯吹奏者。

我该欣赏哪一方的“表演”呢?虽然双方都吹得不尽如人意,一听就知道皆是正在学习中,但曲子都选得不错,很是入耳。

正当我左右为难之时,一阵激烈高亢的架子鼓声又加入了“音乐会阵营”,热闹感又增添了几分。恕我对音乐知之甚少,一时间没能听出这架子鼓所敲打的是何乐曲,也不知道水平是高是低,可能只是简单的节奏感练习,只觉鼓手通过这乐器向听众传递出了热情似火的激情,立马就盖过了萨克斯和葫芦丝的风头,让我忍不住地随着鼓点摇摆起来。

虽说这三人各自表演着,乐曲风格大相径庭,但凑在一块儿,竟未生出任何违和感,听似混搭,却浑然一体。可以说,这场表演者互不相识、互不见面的“音乐会”举办得相当成功。而且,这样的“音乐会”会时不时地来上一场,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演奏频率会大幅提高。

如果你觉得“音乐会”里就他们仨已经相当可以了,那就错了!“啊……哈……嗯……呜……”有时候,嘹亮清脆的女高音又“直冲云霄”。“多么辉煌那灿烂的阳光……”热情明朗的男高音也不遑多让。他们的加入,使得整场“音乐会”如虎添翼。

你或许会指出:“这不是妥妥的扰民吗?”那么我要为他们辩驳:“非也!”他们从没有在清晨、午间和深夜等众人休息的时间进行。而且每次时间也不长,像是长年累月而形成的默契,彼此间心照不宣,“音乐会”最多半个小时就结束了。若是真是扰民,那小区微信群里早就应该因他们而“炸开锅”了,投诉“满天飞”了。

在我看来,热闹却不吵闹的“音乐会”不失为平淡生活中如点点星光般美的点缀,为小区增加了别样的生机。

(作者系重庆杂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