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3年11月06日
□胡平原
重庆巴南彭氏民居,是重庆主城最大的清代民居,这座古香古色、精美绝伦的建筑,坐落在南泉街道白鹤村。九三学社创始人吴藻溪、王克诚、漆文定等民盟先贤,曾在这里建立西南学院和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开展革命活动。这里曾燃烧过革命的烈火,播下革命的种子,闪烁着革命精神的光芒!
一 建筑精美绝伦
彭氏民居俗称“彭氏庄院”,又称“彭家大院”“彭瑞川庄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
彭氏祖籍江西安福,先人彭氏为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科举状元,曾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至太子少保。后人又任吏部尚书、四川布政使司,迁徙落籍四川。再经一二百年,家族人丁兴旺、人才济济,后人中有人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军部元帅、将军等,家业昌盛。清朝中后期,后裔彭瑞川获盐业专卖特许,食盐经销独占重庆各地,并远销云贵川等地,富甲一方。至清嘉庆年间,积下不菲家产,先后在南泉、界石、鹿角等地修建豪宅,清道光二年,选址白鹤林始建“彭家大院”。清末民初,彭氏家族内部纷争不断,加之部分族人吸食鸦片,彭氏家族逐步走向衰败。
彭氏民居由前中后三厅、二层楼房组成“器”字形四合院,大小房间77间,12个天井,分别由10个回廊式小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3860平方米,占地面积5320平方米。整个院落坐东向西,四周用高达5至7米的砖石围墙或风火墙维护;屋面均施小青瓦,青石铺地,整体构成复式廊庭式四合院。院内有百年桂花树(金桂、银桂)3株,国家二级保护黄葛树2株。民居日照通风、给水排水系统布陈合理,且长期使用、精于管理,致雕梁画栋、穿檐斗拱保存十分完好。
彭氏民居随处都布满了各式镂空圆雕和深浅浮雕,戏曲人物、琴棋书画、龙凤花鸟一应俱全,无不栩栩如生。遍布庭院角角落落的雕刻纹饰,其精美绝伦的程度让人惊叹。不仅是木雕构件,整座大院的石雕、石件,也让人叹为观止。
二 与办学结缘
1939年,彭氏民居成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所在地,学校本部设在重庆小泉。1940年,研究部迁本部,在此地创办了立人中学。
1946年秋,在董必武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由著名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吴藻溪,民革党员邹明初和民主进步人士熊雯岚、漆文定、王克诚等人策划,在重庆实用工商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办了西南学院。
1950年初,西南学院由西南革命大学接替。彼时,由于第二野战军伤病员无地就医,经董事苗迪青、楚图南与邹明初、王克诚等研究,并报吴藻溪知晓,决定将校址借给川东行署卫生厅,建立医院、卫校和荣军学校。西南学院宣告暂时停办(没再恢复)。
1953年,在彭氏民居创办了重庆市第二十七中学,1984年到1993年改为四川省重庆市南泉高级职业中学;1993年至1998年改为重庆市南泉高级女子职业中学;1998年至2002年改为重庆市南泉高级职业中学。
重庆市于1992年、2000年先后公布彭氏民居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月,经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批准,彭氏民居产权移交巴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彭氏民居现处于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内,由区文管所派专人管理。
三 燃起革命烈火
抗战胜利后,吴藻溪、邹明初等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在总结经验时认识到:过去所办学校都是临时性的,面对全国新的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潮即将到来的形势,重庆地区需要一所比较正规的高级院校,作为开展人民解放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实用会计专科职业补习学校已具备向大专院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吴藻溪、熊雯岚向董必武请示。董必武立即表示支持,并代表南方局拿出300枚银圆,作为大专院校创办基金。吴藻溪建议校名定为“西南学院”,校址仍为南温泉,董必武、邹明初、熊雯岚等表示同意。
西南学院董事会正式成立后,遵照董必武的指示,并报董必武、徐冰、潘梓年同意,聘请孔祥熙为名誉董事长,作为“挡箭牌”,并由他做主,将彭氏民居作为校址。1946年秋,西南学院正式成立,由邹明初任院长,吴藻溪任教务长(吴藻溪去上海后,由民盟中常委马哲民任教务长),李文钊(民革党员)任训导员,郭则沉(农工民主党中常委)任专科部主任,王克诚任校董会董事、老师兼女生部主任。学校教职员和学员中,民主进步力量占优势,如潘大逵(民盟中常委)出任教授,彭友今受中共重庆办事处派遣出任教授,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张友渔、新华日报总编辑熊复曾到学院讲授政治课。
1946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派江竹筠到西南学院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中共巴县县委和共青团组织在该院设立了地下机关。学生也有订阅《新华日报》的。在1947年1月爆发的全国性反美“抗暴”运动等历次重庆学生运动中,西南学院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1947年1月3日,重庆学生“抗暴联”成立,西南学院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抗暴游行中,西南学院马哲民、李文钊、罗克汀教授等教职工参加。在该院学生罗广斌创作的《红岩》一书中,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西南学院。学院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宣传革命的讲台、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隐蔽革命力量的据点。
1948年春,国民党重庆当局强令西南学院改名,校内学生运动一度处于低潮。1949年2月,受中共川东地下党委派,黄石声与王克诚取得联系,在学院秘密开展学生工作,并迅速打开局面。
1947年6月1日,重庆各大中院校约定开展反内战游行示威活动。当日凌晨,国民党反动当局派重兵包围学院,抓捕进步师生30多名,为重庆大中院校被捕人数最多的学校,还有10余人列入黑名单,因当夜未在校住宿,幸免于难。
重庆解放前夕,王克诚等安排学生去彭水、武隆、龚滩、南川等地迎接解放军。在解放重庆南大门南泉的战斗中,西南学院组织进步师生冒着枪林弹雨开展支前工作,向解放军提供情报等,为重庆解放作出了贡献。1950年4月,西南学院正式停办。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