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那些对

版次:010    2023年11月07日

古隆中牌坊

□张春燕

公元206年冬到207年春,诸葛亮隐居耕读的隆中,迎来了刘关张三人的三次到访。第三次,刘备才得以见到诸葛亮。而这一次,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千古佳话。

就因这段传奇故事,古隆中被称为“智者摇篮”和“三分天下的策源地”,反复进入各种文艺作品中,成为世人神往之地。

进入湖北襄阳城西古隆中景区,那座出现在很多纪实类节目和视频里的石牌坊就跃然眼前。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牌坊,青石质料,四柱三间,古朴庄重,历经100多年风雨,依旧傲然矗立。牌坊上镌刻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对联和“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字样。从这里走进去,古隆中向我展开一幅久远深邃、美好生动的画卷。

180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被刘备一番诚意打动的诸葛亮,在分析了群雄争霸的形势后,提出了“三分天下、最终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对策,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我在古隆中,除了欣赏到那些古朴、别致的风景外,更多见识与体悟了隆中的那些对。

1

“躺平”是一种策略

话说诸葛亮“躺平”在卧龙岗,一躺就是10年。这10年间,外面风云变幻,城头多次易帜,而他却岿然不动。

他真的就这样躺平到老吗?他真的甘心如他后来在《前出师表》中所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吗?我在古隆中慢慢寻找并思考答案。

走进石牌坊,就会经过一片农田,据说这就是当年诸葛亮的躬耕田。这块田现在养着锦鲤,安放着水车,有大片大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田里倒映着古建筑、树木、游人的各种情态。这片田的不远处,有一口用石头砌成六角形的水井,名字就叫六角井,这口井现在保护良好,井底的水依然清澈透亮,据说这是诸葛亮当年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它是穿越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古隆中唯一留存至今的真实遗迹。

再往前走,就是诸葛草庐了——用木材和茅草搭成、比较简陋的小院落。诸葛亮住了10年的草庐早已被历史的风尘吹得没了踪影,这个小院落包含了后来的建设者对诸葛亮当年生活场景的全部想象。

隆中书院,不是诸葛亮当年读书的地方,而是始建于五代时期、经过多次修复、一直延续至今的书院。书院分为序言、励志、勤政、廉政、诫子、展望六个展厅,多维度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才能,给后人以教育和启示。

一路行来,那些景致、图片和文字告诉我们,在这10年间,诸葛亮并没有真的“躺平”,除了耕作和读书,他拜师学艺,交友增智,思考社会人生。他曾拜当地很有声望的大名士庞德公为师,听他对时局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在交流中,庞德公看到了诸葛亮胸中的丘壑,很是欣赏他,称诸葛亮为“卧龙”就是自他开始。诸葛亮还拜了对经史子学颇有研究的司马徽为师,得到很多教益和启发。同时,他与徐庶、崔州平,以及后来成了他岳父的黄承彦交往甚密。这些人都深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相信一有机会,他定会成就一番大业。所以,司马徽和徐庶等都向刘备力荐他,使他最终辅佐刘备,实现三分天下的构想。

在始建于晋朝的武侯祠,我们看到的是距今300多年的四进三院层台式建筑,古朴庄重,里面有诸葛亮和子孙三代人的塑像,还有一株400余年的金桂,颇有灵气,似乎也在讲述着隆中的故事,弥漫着岁月的芳香。

如果,诸葛亮真的是躺平的话,那他又怎么常常自比管仲乐毅,想成就一番大业呢?而且,《三国志》里说他“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对自己的欣赏,对未来的自信,都在那一声声从容的长啸声中了。

诸葛亮这条“卧龙”,10年蛰伏,一朝腾飞。诸葛亮之“躺平”,是面对复杂局势的权宜之计,是以退为进、韬光养晦、长期积累的明智之举。

2

娶了个有智慧的女人

诸葛亮的婚事,向来是各种民间传说和野史别传的话题。传说诸葛亮的媳妇黄月英长得甚是难看,人们还引《三国志》的记载以证之——黄承彦对诸葛亮说:“听说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当即应允这桩亲事,并且很快迎娶了黄月英。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黄月英本人其实很美,只因她嫁给了高大帅气且智慧超群的诸葛亮,而遭到乡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嫉妒,因此受到贬损和诋毁。

我以为,诸葛亮老丈人所言不过是自谦,还包含了一层考验诸葛亮的意思:看你是重人品才华的君子,还是外貌协会的会长。

在武侯祠里,供奉诸葛亮的主殿旁,有供奉黄月英的偏殿,即娘娘殿。殿前匾额上的“智慧贤淑”四个字格外醒目。其下方的一副对联,上联正解故事,下联赞美月英:“黄发黑肤当为承彦谦虚话,木牛流马堪赞月英锦绣才。”殿中端坐的黄月英,相貌虽不是倾国倾城,但看上去眉眼端正、面庞圆润、肌肤细腻,浑身透着聪慧、豁达与善良、真诚。

黄月英聪明伶俐爱好发明,当姑娘时就制作出了木狗、木虎与木人。她为考验诸葛亮的智慧,提出了出嫁的“三不”条件:不坐轿子、不骑马、不乘船。犯了难的诸葛亮左思右想,想起了黄月英做的那些木马和木人,脑子里灵光乍现,回家制作出了木牛流马。诸葛亮的这一发明,不仅满足了黄月英的“三不”条件,并且在后来的北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个发明离不开黄月英的智慧,所以就有了那个下联。

走出娘娘殿,回头一看,黄月英的笑容美好而恬淡,还有几分神秘、几分会意、几分快慰。她真的很美,是那种不可以用文字描述,不可以简单贴标签,而需要溯源到东汉末年那特殊时期,需要细细观察揣摩,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美。

3

《隆中对》和《诫子书》

三顾堂,一个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建筑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硬山起脊式建筑。殿堂前有三棵古柏,导游说“它们正是刘关张三顾茅庐的拴马树”。门上是“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对联,“两表”指前后《出师表》,一对就是指《隆中对》,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由衷感激与倾情回报。里面有刘备与诸葛亮历史性会晤的塑像,两个人纵横古今,谈得很是投机,眼中流露出对对方的欣赏与期待。

三顾堂前,一群着汉服的中学生,在练习诵读《隆中对》和《诫子书》。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后,要求他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心诵读,要注意节奏,要有精气神。

孩子们的诵读声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欣赏、拍照、录视频,还有的跟着一起诵读。洪亮的声音,在古隆中上空飘荡,穿越1800多年的浩茫时空,让刘关张、诸葛亮以及受益于两篇文章的所有人听见……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古有隆中对,今有隆中行。寻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到古隆中,去看那些对,那些对的人选择的对的路,那些对的人做的对的事。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