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鲜为人知的石刻 一段记录冤情的故事
版次:010 2023年11月13日
“气死不告状”石刻 作者供图
□吴凤鸣
说到石刻,我们自然想到那些刻在摩崖石壁上的图案或文字,想到那些或精美的线条,或苍劲的笔画。在一些名山大川中,石刻可谓无处不在,记录着当地历史文化或民俗文化。万盛经开区也有很多石刻。如“播州界”石刻,对于我们研究明代杨应龙土司文化在万盛经开区发展状况大有裨益;“凌云”“承露”石刻,体现了清代名儒的豪情壮志;“养生河”石刻,可以看到老百姓对一条河的感恩……
鲜为人知的石刻:
“气死不告状”
在万盛经开区,最为有名的是重庆九锅箐森林公园内近100处的书法摩崖石刻,将书法家们不同风格的书法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石刻则更多地诠释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特别有意思又发人深省。
在万盛经开区金桥镇新木村大湾社流水岩,就有一处很特别的石刻,被当地人称为“气死不告状”石刻。一听这名字,就会令人哑然失笑却又内心愤然。这石刻主人到底发生了何事才会与人对簿公堂?到底受到多大不公平的待遇才会刻石铭记?
在当地几位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沿新木村到綦江可乐坝的大道而下。大道用石板铺成,两边长满高大树木或灌木。由于平时少有人走,大道基本已被荒草或落叶淹没,但坚实的石板路基依稀可想象当年繁忙穿梭的人流。大约走了500米,就到了。我们看到,石板路旁一块巨石横亘在地上,大半截身子深深埋在土里,裸露在外的部分约有1.5米高,2.5米宽。巨石的天然横截面正对我们去的方向,非常平整。
我们走近一看,平整的截面上工整地刻着几排大字,每个大字大小均匀,约有0.1平方米,皆为1厘米深的阴刻楷书。最上面正中一个“忍”字,气势恢宏,透过这个字似乎可以看到当年主人怒发冲冠而又在强烈克制的心绪;下一排是横刻大字,从右到左为“请君抬头望”, 一个“请”,一个“君”,有礼有节,颇显主人君子之风;再下面为三竖排字,从字面意思理解,应先读中间竖排字,为“气死不告状”5字,表达整个石刻的主题,右面为“若要告状”4字,左面为“就尽家当”4字,表明不告状之原因。整个石刻的19个大字连起来可以读为:忍 请君抬头望,气死不告状。若要告状,就尽家当。
石刻背后的故事: 记下冤情,警示后人
看完这刚劲有力的19个大字,我们大致能读懂其意义,但这是谁刻上去的?时间是多久?当时谁告状谁呢?又因什么而告状呢?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们脑海。
我们继续在大石上探寻,发现大石右下角刻有一方框,方框内还刻有多行阴刻小楷字。但由于年久山体垮塌,被周围的另一块落下的石头挤压,方框内的字夹在两块石头只有两指宽的缝隙之间,无法辨认。我们用木棍掏开缝隙中的泥土,用电筒照着,一些字才勉强显现出来,但依然认不真切。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才辨认出部分字迹。此石刻字依然有横有竖。最上端从右至左横着刻写:“书大字名目六年”几字,下面则为竖着刻写一些人的姓名,依稀可辨有:杨万顺、杨太山、刘文明、刘兴誉等8个人名,最下一排又为横着刻写,但由于缝隙太小,实在看不清那一排字了,我们也只好作罢。
看完石刻内容,我们几个相视无语,都在揣测曾经的那一场官司,一定斗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多少个回合的唇枪舌剑,多少次惊堂木的“梆梆”作响,都难以裁断这一次的状告……也许,在升堂之前,早有被告之人在背后作了祟、使了诈,官家一声令下,告状之人便被赶了出去;又也许,呈堂证供中有人作了伪证,使官家误判,让告状之人输了官司……我们谁也说不出准确的原因,有人提议,去问一下当地94岁高龄的杨树文老人,他也许知道一些情况。
电话接通后,杨树文老人侃侃而谈。他说,他也是听上一辈老人说起,当时是杨家状告一个叫赵丙堂的人,说赵丙堂霸占了杨家的田地,但赵丙堂是当时称霸一方的绅粮,谁都不敢惹,就连官家都要看他脸色行事。杨家不信邪,偏要状告赵丙堂,结果倾尽家当也没能赢了官司。杨家的冤情无处诉说,就邀约了几个同族人以及朋友,一起请人刻下石碑,以警示后人。
听杨树文老人这么一说,我们也就这么一听。事情过了这么久,真实性又有多少呢?
唏嘘之余,我们皆感叹杨家人能以这样斯文的方式处理了自己的愤懑,感叹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