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汉水西来,问万里江山,有几辈孤亭千古; 八千里燕京北上,爱大明君国,独先生抗疏万年。”

一代直臣邹智

版次:010    2023年11月13日

□兰梦宁

民国年间,四川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人在云门镇修建有邹公亭,亭上有楹联:“五百年汉水西来,问万里江山,有几辈孤亭千古;八千里燕京北上,爱大明君国,独先生抗疏万年。”联语足见后人对邹公之敬仰。

邹公,即邹智,字汝愚,明代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人。十二岁即能写文章。年十五,考取生员。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邹智年二十,乡试获第一名。中举还乡,乡人争相祝贺。此时,明宪宗懒理朝政,内阁被万安、刘吉、尹直等奸佞把持,邹智十分愤恨。面对乡人的盛情,想到国家面临之困境,他万分感慨,在马背上即兴吟诗一首:“龙泉庵内苦书生,偶窃三巴第一名。天下许多难了事,乡人何用太相惊。”

邹智中举后,随即北上赴京参加会试。途经陕西三原时,求见辞官返乡的尚书王恕(明朝中期名臣),激情陈述:“要想治理好天下,在于任用君子,斥退小人。当今小人在位,祸害天下,而您却被摒弃乡村。我此行并不是为了科举功名,是想上书天子,请皇帝辨别贤臣与奸佞,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王恕笑笑没有应声。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邹智会试告捷,登进士第一。因文才丰赡,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并无参政议事的责任与权利,但邹智毅然上疏。在奏疏中,他提出“任宰相以亮天工,选谏官以开天听,收人望以协天心,复祖宪以正天纲”四条主张。奏疏送呈皇帝,却被束之高阁。

不久,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对以往的弊政多有改革。邹智以为自己的抱负能够实现,趁着因星象异变,朝廷广开言路的机会,又上书道:“少师万安恃位取宠,少保刘吉对上欺骗对下附和,太子少保尹直心怀奸诈,都是些世上的小人。留用他们,那么君王的德行必不完善,朝政必定整治不好,此弊病是应当革除的。尚书王恕忠诚聪慧,可以担当重任,尚书王竑刚强果断,可以止息大奸之谋,都御史彭韶端平正直,可以决断大政方针,他们是世间的君子。”皇帝看完奏疏,表示赞赏。不久,万安、尹直相继被罢免,仍居旧职的刘吉则对邹智恨之入骨。

由此,邹智遭到了群奸的迫害。刘吉、万安等宦官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下锦衣卫狱中。在百般严刑拷打中,邹智毫无惧色,极力驳斥刘、万等的诬陷之词,并慷慨地回答:“我见御前讲席在寒暑间停止讲习,午朝以皮毛小事敷衍塞责,朝政纲纪毁坏,风俗轻浮,人民生活困苦,边境防备空虚,我暗自为此担忧。”其在狱中有《写怀渤》诗曰:“人到白头终是尽,事垂青史定谁真。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后因朝野上下,愤愤不平,更有王恕、彭韶等上奏营救得免,邹智改贬谪远逐,任广东石城(今廉江)千户所吏目。

明弘治三年(1490年),邹智出狱,离开京都时,写下《辞朝诗》:“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更何悲。”诗中流露对赦免之恩的感激,也蕴含着诗人的赤诚之心。去广东的路上,邹智虽“衣弊履穿”,仍“毅然就道”,不向奸邪折腰。

邹智到了广东,总督秦纮爱惜其才华,用檄文召他撰写有关著作,允其住在省会城市。恰此时,他闻听儒学大家陈献章在广东新会讲学,随即前去拜师学习,由此学问更加精深,并与陈交谊极厚。

邹智在任上,尽心政务,勤于研学,廉洁自律,纤尘不染,与当朝诸多士大夫友好。明弘治四年(1491年)十月,邹智因病突然去世,年仅二十六岁。同科生员吴廷举时任顺德知县,为邹智备置棺材,送回家乡安葬。明天启初年, 明王朝为其昭雪平反,追谥为“忠介”。

据《四库全书》载:“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四库全书》中有邹智所著之《立斋遗文》五卷,包括奏疏一卷、杂文三卷、诗一卷。奏疏直指时弊,诗文至情至性,不加修饰,内涵深刻。《明史·邹智传》《(乾隆)合州志》也对邹智史事有翔实记载。

邹智一生忠直不阿,德行高洁,不畏权奸,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表现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风范。他身处腐朽的政治环境下,终被小人陷害,造成人生的悲剧,也成为时代的悲剧。邹智生命短暂却挥洒着满腔热血,在明朝史上树立起一面忠直正义的旗帜。

(作者系重庆市合川区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