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郝正经与卜正经

重庆外国语学校高2017届保送班 邵萌 指导老师:李安全

版次:010    2023年11月14日

郝正经是个正经人。

出身书香门第的他从小饱读诗书,五岁那年就戴上了酒瓶底厚的眼镜。别的小孩儿尚在泥地里打滚,郝正经永远是推推自己的眼镜,双手环抱着自己的书包,虔诚得仿佛僧侣护送经书一般,小心翼翼地蹚过那片泥泞地。末了,老气横秋地叹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啊!”每当如此,坐在泥地里的卜正经总是愣愣地看着他,和他那鼓囊囊的书包。

坐在电脑桌前焦头烂额的郝正经投递简历的时候,这些场景仍是历历在目,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心心念念的M公司的网页上,人力资源经理一栏赫然写着“卜正经”三个大字。在他的心目中,这三个字和考试失利、徐文文一起构成他学习时代的三大噩梦。准确地说,即使是后两者,也与卜正经脱不了干系。

卜正经和郝正经不是孪生兄弟,而是对门儿的邻居。两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校。至于同班,按卜正经的解释来说,是“命中注定,三生注定”的缘分,虽然郝正经总是咬紧牙关,深呼吸后对自己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是我命里的‘劫数’。”

在郝正经的字典里,勤奋刻苦、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简直就是人生的最高奥义。而卜正经的一切行径,都像当头炮一样,对郝正经而言,就似一团妖冶肆意的火焰。卜正经总是看一些奇奇怪怪的书;他爱玩,因为他觉得生活本就是一场更加精彩刺激的游戏——他会在“此路不通”的时候偏要走过去试试,会根据自己统计数据推断班主任发火的程度是因为昨天有几个人测验不及格。因为卜正经的成绩一直都还不错。而这也是郝正经痛恨他的根本原因之一,他本能地排斥那些“不劳而获”的聪明人。这种人,跟硬闯红灯没什么区别,是犯规的。

郝正经正在学习上用加倍的努力,跟卜正经暗暗较劲的时候。高二文理分班,隔壁班的“级花”徐文文转来了他们班,这下子可炸开了锅。

郝正经自诩正派人士,本来除了学习,他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外延。对于卜正经一帮人瞎起哄的见色起意的行为,他尤其嗤之以鼻。徐文文好巧不巧成了他的同桌。郝正经发现自己好像对徐文文产生了那么一点超出同学间友谊的微妙情感的时候,他决心斩草除根,每天告诫自己要心如止水,切不可因为一点非分之想断了前程,后来索性义正词严地对徐文文说:“徐文文同学,我觉得你不适合做我的同桌。”徐文文本来就是个娇气的女孩子,她一直都觉得自己的同桌是个极其刻板而无聊的人,每天下了课屁股就像是粘在了位置上一动也不动,还颇喜欢讲一些文绉绉的道理,但迫于礼节也从未去申请调换。这下可好,安静的自习课上他这一句话如平地惊雷,全班都听到了。徐文文颇为尴尬,涨红了脸,“你……你神经病啊!”

郝正经心里纳闷,我这明明是高风亮节的行为,是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成绩,居然不识好人心。更让他纳闷的是,徐文文不知道怎么跟卜正经关系好了起来,还经常在一起讨论题目。

高三还是马不停蹄地来了。郝正经为了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说,他爸妈理想中他的学校,和其他高三的莘莘学子一样,废寝忘食地努力着。反观卜正经,依旧是打铃起床熄灯睡觉,早饭还是一笼包子一杯豆浆,晚自习后还是要去打一场球——怎么看起来都不是高三的学生。高考前一天,卜正经早早上床睡觉;郝正经却紧张得几乎整夜没合眼。

郝正经高考失利了,父母在亲朋期待的眼神下却只能叹气。而卜正经,戏剧般地被郝正经梦寐以求的拓普大学录取了。

除了落榜,还有两件事给郝正经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他那天从图书馆回家,在楼道里碰见了卜正经,迫于礼节,半晌,自己涩涩地挤出一句:“恭喜啊,去了拓普。”卜正经咧嘴笑,挠着头,露出一口晃眼的白牙;另一个是徐文文给他的纪念册上写的一句话:“不要拒绝辽阔之地。”

郝正经去M公司面试结束出来的时候碰到了端着咖啡杯经理模样的人正在跟秘书谈话。摸索着记忆中的样子,他犹豫了一下,迎上前去:“卜总?”对方抬头,是熟悉的眉眼,嘴角咧开:“郝正经啊!高中毕业几年没见了,你说说。”旁边的秘书见是老同学叙旧,礼貌性地走开了。

郝正经终于直截了当地开口:“老卜,我今天务必请教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总是输?”

那天天气不错,阳光懒懒地打在卜正经的脸上,他恍若还是那个楼道里咧嘴笑的少年,眼角眉梢全是轻松。“大概是,我从没想过自己叫‘卜正经’,也从未想过,一定要赢。”

■指导老师点评

郝正经与卜正经的德行与命运似乎都并非可以按照“常理”来推定,而且这也并非因为“巧合”,可见,作者用意之深刻:输赢不可预测,世事不可预测,命运不可预测;但是,其中似乎又隐含着一定的“定律”。固然,这篇文章是具有小说文本的特征的,但是因为要借“故事”来讲“道理”,而且还要使自己的“道理”得到突出,所以,两个人物的“性格”还不太丰满。从写法上看,这篇文章是借鉴了王蒙的《善狗与恶狗》。但是,也有不同于《善狗与恶狗》的地方,就是本文使用了框架结构,这大概是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学到的吧?当然,也可能是从德国那位写《茵梦湖》《白马骑士》的小说家施托姆那里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