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版次:012    2023年11月14日

□吴蓉蓉

作为一般人表情达意的工具,文言已经让位给了白话,平常不太有人会去使用。那么,文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它对现代人写作有什么好处呢?

习古文获到中华文学之美的基因

一起观看了影片《长安三万里》后,我和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智慧对话,由国风到国文再到文言,引导学生了解并重视文言读写的途径和意义。

学习文言,我们懂得更诗意的表达,可学习遣词造句之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当我们在《孔雀东南飞》的爱情咏叹后,也可以学习文本对人物塑造的技巧。

学习经典政论文,它们语言优美、思想丰富,且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六国论》主体部分的并列式结构,赂者与不赂者并列,分别讲述六国破灭之因;《谏太宗十思疏》采用最典型的议论文层进式结构;《谏逐客书》先亮明观点,再驳逐客,驳立结合的议论结构让说理周密有深度。

从《苏武传》《张衡传》中习得“传记”的谋篇章法,链接古今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在《游褒禅山记》品读后,习得顺势游记的写法,叙议结合。

文言“读写1+1”悟中华思想之精

学生在文言经典课文的学习中,开掘文言的阅读、写作,直达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培养对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成就“人”的教育。

文言“读写1+1”,因读而悟写。这里的“读”就成了手段,成了方式,而“写”则是核心,是目的,“读”的主要用意在于领悟作文的方法,揣摩作文的规律,为自己的写作寻找“范本”和“经验”。最重要也是写作最根本的追求,在因读悟写的思维激化中,学生能在浩如星辰的鸿篇巨著、经典文言中,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传统,保持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矢志不渝。

学生习作>>

怀梦

重庆外国语学校高2022届11班 周雍卓 指导老师:吴蓉蓉

张岱兄:

展信佳。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月落疏林,泉游青石,风拂玉涟,花笑新枝,想来梦中的春色,亦是如此清新淡雅;玉辇金鞭,火树银花,秾李相间,绢缣相拂,梦中繁华,自也未曾散去。今人语子“耽于梦境”,若使其入此梦,恐翩翩乎不复醒。故黄粱一梦,虽则虚幻,怀之而行,亦是人之乐事。

遥想当年,山河倾颓,民生凋敝,公遁入山林,自谓“駴駴为野人”,视息人间,作《石匮书》《陶庵梦忆》。吾阅之,于句句梦呓中识子之“痴”。

然子之梦在过往,吾之梦在未来。

吾身渺渺然,匿于书山之间,浮于题海之上,晨光熹微时即行于街衢,月出星寐时则点于灯下,笔尖日行八万里,页边宿展三千度。此乃一梦,吾谓之“会当凌绝顶”。

吾心飘飘然,行于汪洋之滨,翔于九皋之怀,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入梦时,吾观异国风情,虽遥不可及,品之愈真,触之愈切,恍若帘外咫尺;亦潜入书中黄金屋,或会群侠于少林,或赏众星于太虚。此又乃一梦,吾谓之“直下看山河”。

然世态炎凉,熙来攘往,梦者,似渐行渐远耳。世人或奔波于街衢,或踯躅于楼巷,人影幢幢,掩梦之红颜,市声切切,扰梦之清韵。忽而又想,人于世上,自有其欢喜、伤悲、热闹、孤独,树影婆娑,掩人心扉。若无人知我,则尘世即梦,潇洒走一回,又有何惭?若众人羡我,则吾身即梦,铁肩担道义,不落流俗;若有人念我,则彼此即梦,海内存知己,各自安好。故世人皆有梦,只藏于心扉,待时而叩。

如此一来,似万物皆有梦,草木之梦,乃朝露伴景明;鹰隼之梦,乃行云伴苍穹;繁花梦蝶,蜜乃梦之倾诉;湖海梦风,涟乃梦之窃笑。故万物有情有梦,众生皆可忆。

余今大梦未寤,亦不愿寤。虽常思得失如梦,否泰无常,亦于众生幻梦中,得数知己,数真情,故难弃难舍,不过浮世一痴人也。昔李白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亦纵身入世,争渡中流;子悟繁华皆空,亦难舍难分,寄之笔下;吾虽未悟,亦徘徊于俗世幻梦。故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顺颂

春安

友:痴人

辛丑三月初六

■指导老师点评

陶庵梦忆,痴人呓语;人生希夷,抒于辞意。随张岱历一场繁华靡丽之梦,你我所求绝非空叹觉时之枕席,独怆人世之烟霞,以过往之梦照鉴未来之梦。华夏栋梁,于缈缈、飘飘的现实沉浮中,找寻“我”的意义。不论“无人知我”,或“众人羡我”,亦或“有人念我”,吾终守痴抱朴,大道三千,赤心为根。有生如此,为师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