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妈妈

版次:007    2023年11月18日

□李晓

16年前的那个冬天,新年来临前夕,产房里一声嘹亮的啼哭传来,这是上天送给小丽的一个生命礼物。他是小丽的儿子,她叫他“宝宝”。

宝宝2岁时,被一家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患自闭症的儿童,被称呼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是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

那时,小丽刚经历一场婚变,这个诊断结果,让她的世界感到摇摇晃晃,心里破碎支离。

漫长而备受煎熬的求医治疗,长达7年时间。在北京治疗期间,需要做人体干细胞移植手术,一根织毛线一样的粗大针管插入儿子的身体,小丽的心也碎了。

治疗没有出现小丽期待中的结果。医生冷静地告诉她,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孩子越大,这种病症的情况越是严重,这将是一生的照顾与陪伴!

儿子9岁时,小丽把他送到特教中心学习,被安排到培智班。小丽的母亲为了帮她照顾儿子,从单位提前退休,每天到学校上教室陪读。

特教中心那一群孩子,他们都有一颗嗷嗷待哺的心。

这是一群天使般的孩子。小丽每一次到学校去看望儿子,那里的孩子们看见她后,都会围上来,会说话的,一声声喊她“阿姨”,不会说话的孩子,他们朝她打着手势,甜甜地笑着。每一次到学校,小丽都会给他们带去零食、玩具、乒乓球,瞧他们那个快乐劲啊,小丽笑了,眼里又涌出了泪花。

这是小丽与孩子们的美好约定。离开学校时,孩子们会说,阿姨,你下次来,还给我们带零食,带礼物来啊。

这是一群特别需要用爱的阳光雨露去哺育他们成长的孩子。每一个孩子,几乎都有一个揪心的故事。

在陪读班,小丽常看见教室里有一些颤颤巍巍的老人,他们的眼睛,如老井一样泛出幽蓝深沉的光,他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眼睛,常常就那样怔怔地凝视着自己的孙辈,目光里是深深的疼爱,也有无尽的忧愁。在这些孩子们中间,有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已经绝望放弃,或者离婚后各奔东西,把抚养陪伴孩子们的责任甩手给年迈的老人。

在小丽儿子的陪读班,有一个陪读老奶奶,老人患癌症后,孙子也没来学校学习了。有一天,小丽与一个朋友结伴去看她,老奶奶在病床前老泪横流,她紧紧握住小丽的手说:“我死了,孙子咋办啊?”小丽安慰她:“奶奶,您放心,情况会好起来的,还有我们在呐。”老奶奶病情稍微稳定以后,又送孙子来学校陪读了。

还有一个妈妈,患自闭症的儿子在家里有时突发狂躁症,严重时会高声怪叫伤人,离婚后的单身妈妈,这些年来心力交瘁,儿子发作时,无奈之中用铁链锁住儿子。绝望妈妈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断了,有一天,妈妈把儿子一路送到郊外,又把儿子远远抛在身后,准备把儿子丢掉,让他在这个世界独自去求一条生路。妈妈一路哭着回家,令她震惊的是,儿子居然一个人找到了回家的路,一开门,儿子就扑着上前抱住喊:“妈妈,妈妈!”

小丽来到这个妈妈家里,同她谈心。她说,姐,让我们一同陪伴孩子,做一个好妈妈,好吗?那位妈妈答应了,同小丽手拉手拉勾约定。这是两个妈妈的郑重承诺。

需要关爱的人太多太多。小丽身为一个妈妈,她要自己做自己的提灯人,也要做他人的燃灯者。

在小丽他们那个特殊家长建起的微信群里,每天,是暖流一般漫溢的问候,是润物细无声的关爱。

在特教学校,年终与4月2日的世界自闭症日,都要为孩子们举办文艺汇演,小丽都要作为主持人去主持文艺演出。面对台下那一群目光天真清澈的孩子,小丽的心,是一次洗礼,是一次净化与升华。

小丽的心房,也因为孩子们的需要而变得宽阔起来。

今年夏日的一天,小丽和志愿者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6万元物资来到特教中心,他们把购买的T恤衫、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礼品送到了477名孩子们手上,孩子们在操场上开心地奔跑起来。

如何让这一群成长的孩子在未来人生中有尊严地生活下去,成为小丽和爱心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有一天,小丽和一个朋友去调研一群特殊孩子的就业,那是一家公益中心为这些孩子就业作出的一种探索。小丽看见,在一家洗车场,一个孩子在洗车时,认真地用手指甲去抠出小车轮胎里的泥巴。他们落泪了。

现在,小丽准备和爱心人士在城郊视野开阔地带为这一群患自闭症、听障等群体的残疾孩子,筹办一个能学习、能就业,还能有尊严生活的学校,在那里,孩子们可以亲近庄稼,亲近大自然。他们,也是一群闪闪发光的人!

心有美好,遇见阳光。小丽说,她会一路陪着儿子,也会把爱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因为,我是一个妈妈。妈妈,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小丽这样对我说。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