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3年11月21日
□陶灵
川江船工的称呼,普遍都认为是“桡夫子”,但我不以为然。
我生长在下川东江边小县城云阳,我们那里有的地方称呼外公外婆为“嘎嘎(gāgā)”,外婆叫“小嘎嘎”,外公为“胡子嘎嘎”。“胡子”代表雄性与健壮。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陆续刊发在全国交通行业报纸的多篇文章里,用的都是“桡胡子”。1987年10月,我的散文《汤溪桡胡子》在《散文》上发表,题目如此,更为明确。
有读者说,应该称“桡夫子”才对。下川东一带因方言发音习惯,将唇齿音“f”与舌根音“h”混淆不分,如夫(fū)与胡(hú)、发(fà)与华(huá)、冯(féng)与洪(hóng)等。的确如此,唯独“桡胡子”不是。“胡子”符合川江船工粗野的性格,“夫子”文绉绉的,“桡夫子”喊起来反倒斯文了。《人民日报》副刊上也有文章提及:“桡胡子,是川江船工的统称。古时川江人靠划‘桡’来行船,‘胡子’则是川江人对成年男子的别称。”
土话、俗语和方言在民间口耳相传,往往只有读音,大家明白其意便可,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无对错之分。
桡胡子,或桡夫子,也都是后来的书面词。比如过去下川江一带没人喊“地主”,而是叫“富实郎”“绅粮”。家里富裕、殷实的男子为“富实郎”;民国《云阳县志》称:“俗谓袭冠带者为绅士,有田租者为粮户,统称绅粮。”袭冠带者,指习惯戴帽的人。古时有钱人家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开始戴帽子。平民百姓不兴戴帽子,包头巾,称“帻”。许多川江老船工因此说:“桡胡(夫)子是你们取的,我们自己不兴喊。”
以前岸上的人,除称呼船工为“桡胡子”外,还有很多花样叫法:桡拐子、船拐子、船板凳儿、船拉二、扯船子等,大多含有取乐、瞧不起之意。
事实上,川江船工有自己习惯的称谓,按工种呼唤:前驾长(撑头)、后驾长、二籇(闲缺、二补籇)、撑竿、提拖(爬梁架)、三桡(抬挽、结尾)、烧火(杂工)、号子、头纤(水划子)、桡工(纤工)、杠子(岩板)等。在川江某段、某地和不同的小河,工种有差别,叫法也不统一。船工之间除按工种互称外,或叫连手(联手)、老庚,或直呼其名字,以及小名、绰号、诨名等。
所以,我始终统称川江船工为“桡胡子”。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