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3年11月29日
□游义平
会龙寺石刻盘龙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三角坝社区二组,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石刻在两根相距约7米的石柱上。石柱高约5米,直径近50厘米。两条龙分别盘在距地面3米高,整个石刻采用圆雕手法完成。在大石柱上雕刻栩栩如生沿石柱盘旋而上的飞龙,龙身侧分别刻有金童玉女,现石雕保存完好,工艺精湛,线条流畅,龙和人物活灵活现,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站在会龙寺前的小院子里,那曾经的石板上,青苔记忆着历史,左右残缺的石柱还印象着当初的院落。该石刻在当地实属罕见,加强保护对研究清代石刻工艺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座寺庙背后的故事和传说可多了。
他游学途中助灾民渡过难关
事情得先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叫李品三,字丽生,号昆田。江津笋里八都人。
话说李品三出身书香家庭,在父母的督促下,求学上进。这一年,李品三带着仆从准备启程游学一年,然后进京赶考。一天,主仆二人行经江南省松江府一带,见沿途一片萧然,时有百姓饿死在路旁。李品三不忍,上前拦住一人问询,方才得知今年此地遇上了灾荒,老百姓苦不堪言。李品三见状,想要帮助大家。他见考试时间尚早,就有了想法。
李品三和仆从在那里住了下来,然后修书一封给家人,说自己在途中找到求学的好地方,决定在这里学习一段时间。
李品三的家人得知情况后,很是高兴。家人按李品三的要求,变卖了家里的大部分田产,把钱全给了李品三。李品三收到钱后,并没有按家书中所说的购置房产,而是全部用于赈济灾民。受到救济的当地百姓并不知道李品三的全名,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留下真名,当地百姓只知道,这位恩人姓李,来自江津,要进京赶考。这批受到李品三恩惠的人里,有一个高僧,叫丘晏源。
有心的丘晏源,很快就从当年的科考中得知,丁未科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是来自江津县的,叫李品三。丘晏源当即断定,李品三就是当初恩主。李品三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他没有再回到家乡。
已经渡过难关的当地人知道后,请高僧丘晏源向李品三致谢。丘晏源带着当地人的委托,一路向西,一直来到江津县。可江津县这么大,又怎么知道李品三的家乡在哪里呢?
高僧就是高僧,他在出门前,就从当地的商号那里查到了一些线索,也就是李品三取钱的地方,知道了一个笋里八都的印号。
高僧受乡民委托来报恩
按照这个线索,丘晏源来到了李氏坝。高僧一看,这里的地形别具一格,竟然是块万马归槽的核心地。丘晏源知道,这块土地不仅是孕育良才将相的福地,更是滋养民风淳朴的宝地。但是细心的丘晏源也发现了这块土地上,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所以他决定要在这里佑护一方百姓,只为报答当初李品三的无私奉献。
无巧不巧,正在四处寻找地段的丘晏源在李氏坝阳山村的一个山头上,发现了一块良地,恰巧,那块土地要出售。丘晏源站在山头四处一望,以山为龙,众山汇于此,呈交汇之势,远处如龙一样的案山,匍匐前进,呈现出一片祥云。这案山也即朝山,来朝是千里迢迢,只为此山而来,竟然是个团山堡的绝佳位置。他当即用化缘来的钱,和李氏坝的百姓合资买下这片土地。
丘晏源知道,这里光建庙还是不够的,不足以镇压住凌厉的险势。高僧又筹资请来多名石匠,购进两块白玉巨石,在石柱的上端雕刻两条巨龙。几位石匠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雕琢,终于将两条栩栩如生的龙盘了上去。就在要立上去的时候,丘晏源又发现了端倪,总觉得里面少了什么。高僧就是高僧,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又命工匠再赶工,在巨龙的头上,分别雕刻上了金童和玉女。
在丘晏源要在这里建寺的时候,四处各地的一些名僧也慕名而来,纷纷投在其门下,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寺庙里就有了僧人近百名。到石柱立上后,众僧也感到疑惑,高僧却笑而不答。直到几十年后,众僧才明白了当初丘晏源高僧的用意,这是后话。
村里忽然之间就建了这么一座大庙,百姓不明白原因,高僧也不讲。却说寺庙在丘晏源高僧的主持下,香火兴旺。然而,高僧也在道光己巳年冬月圆寂。高僧的师弟海川和海惠及新的住持了禅将丘晏源高僧的神体掩埋在寺庙的后山。
却说高僧圆寂后不久,一股流窜的游兵散勇途经此地,寺庙里的僧人并不知他们的歹意,好心收留了他们。未承想,这伙土匪忘恩负义,当晚竟然将寺庙里的值钱东西洗劫一空。土匪头目见盘龙石柱的底座有个空洞,伸手进去掏,里面当然放有镇山之宝,正是高僧丘晏源带来,建寺时存放在里的。
那个土匪头目偏头去取出里面东西的时候,眼睛正恰对着盘龙嘴上的童子。土匪头目只觉得眼睛一阵生疼,只因想着手中所抢得的宝物而欣喜若狂,并未在意。
而这股土匪当晚抢得财物就趁黑继续逃窜,未逃得多远,土匪头目眼睛里流出血来,一下子就瞎了眼,众土匪当即就起了内讧,为争夺钱物而自相残杀,无一幸免。第二天一大早,了禅住持出门下山,发现了土匪的尸体,从土匪头目手中把镇寺之宝放回了会龙寺中。
这时,众僧才明白,高僧丘晏源要刻金童玉女的原因。
后由于战争,寺庙的建筑被破坏。当地老百姓在黎宗碧老人和杨宗去的组织捐赠下,重新修缮了房屋,将两根石柱保护了下来,并且将所有的石像都请回了寺庙里,至今保存有土地公和土地婆、韦驮、十八罗汉等二十余座。
再走进会龙寺,这里的人会骄傲地说:帅乡山水,会龙呈祥,知恩图报。这方水土养育这方人,这段历史,这份民风,会一直传承。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