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7 2023年12月09日
□朱一平
当我第一次看到庞贝古城全景视频时,惊呆了!无人机下的庞贝,末日现实版——整座城都是黑黢黢的,残垣断壁参差不齐,如同被毁于一旦的全城居民绝望的身躯手臂。千年定格那一刻——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庞贝,毁于公元前79年。
当时,庞贝是座挥金如土活色生香的享乐之城。然而,万千生灵,瞬间被剧烈喷发的维苏威火山厚重滚烫的岩浆,席卷、淹没、凝固,深埋至五六米深的地下,销声匿迹一千多年。
好在,我进入庞贝古城遗址那天,九月的阳光很灿烂,让这座从地狱现身的废墟,没有那么阴毒怨气!我是从最高处进入的,在宽阔平坦的广场上,有高大的廊柱和断壁,残破的拱形教堂,残缺的塑像和石雕,这里曾经是庞贝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庄严而艺术。
往下是居民区,街面石头坚硬大块,边缘已经变得圆润,如同大型鹅卵石,也不知是古罗马人磨损的,还是被各国游人磨损的。早已物是人非,一切都不确定。两旁的房屋只剩下墙体,开间不大,可一眼望穿。往下走,房屋高大起来,有两间三间的规模,偶见灶台。越往下走,建筑越来越高大,可能是因为地势低,这些建筑得以残存。
往右拐过一道走廊,居然进入了一个环形竞技场,座位层层往上,上宽下窄,如同徐徐展开的扇面或贝壳,舞台就在伞柄处。整个竞技场极具观赏性。这可是两千年前的建筑。由此可见,那时的古罗马人追求的是血腥刺激的娱乐生活。我冒着大太阳,坐了下来,环顾四周,这个可以容纳几千人的剧场,曾经充满喧嚣的搏击声尖叫声,如今只有游客来来往往,沉默不语。
原路退回主干道,往左行,好像进入了富人区或高档娱乐街。显示出高门大户的气派,深入其间,居然看见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彩色马赛克镶嵌的地面,还有商业广告……虽然破损不全,但依然能够窥见彼时高超的艺术,捕捉到彼时的富贵气息,遥听到浴室欢场传来放纵的笑声。
东逛西走,从一道道门进,又从一间间屋出,只见一天井空地处,有浅浅的绿草,透过一扇破烂不堪的窗户,惊现一棵开花的小树,好像是夹竹桃。在庞贝古城游走几个钟头,鲜见绿草和树木,近两千年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没能将这块焦土盘活。
罗马帝国大道两旁的废墟,也让人嗟叹。十二年前我头顶大太阳,徘徊在这里,今年九月我冒着大太阳又来到这里,依然为两旁的土黄色废墟和生机勃勃的翠绿青松感慨。青松以长青立世,废墟以残破长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醒目惊心。
如果说,庞贝是天灾,那帝国大道两旁废墟便是天灾加人祸。古罗马城市广场,曾是极度辉煌的地方,那些高耸的圆柱,高大残缺的拱门,残破的房屋断壁……曾经是古罗马帝国位高权重的元老院、圣殿、贞女祠、皇帝宗庙、凯旋门,还有集市……一个繁荣精美的规范城市模样历历在目。然而,公元3世纪的一场大火席卷这里,接踵而来的地震让其雪上加霜,5世纪又遭受侵略者毁灭性地攻打掠夺,千年古都元气大伤,走向衰败。两千年过去了,再坚固的石头筑成的城邦,也扛不住天灾人祸与时间,残垣断壁是其必然命运。站在帝国大道上,俯瞰古老破碎的罗马古都,我在想,我为什么要来看两次这里呢?太阳这么大!我是来欣赏“残缺美”吗?不是,那是艺术家的感受。
面对庞贝古城和古罗马城市广场,两座废墟,我茫然而安静。我沉浸其中,身心入定,如同进入冥想。我不敢与之合影,在神秘古老的千年废墟面前,只能敬畏。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这两座末日景象的废墟,是天灾人祸的结果,古罗马之所以从强势到消亡,过分地骄奢淫逸惹怒天道,又被觊觎之人乘虚攻城略地,于是……
在《但丁密码》中有句话:人类即是恶疾,地狱则是解药。是的,世间的兴盛繁荣,都是人类创造的,也是人类亲手毁灭为废墟,成为地狱的。好在,解药也在人类手中。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