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群、部门群、团队群 项目群、团建群、通知群……

群起而攻 何以破之

女子离职一口气退600多个工作群:太爽了

版次:006    2023年12月13日

唐影以前的工作照

如今的唐影开始创业加工香肠腊肉售卖

近日,四川南充一女子晒出一段视频,她离职后一口气退了600多个工作群。该视频迅速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女子离职退600多个群

据当事人唐女士介绍,自己从事了两年的商场地产设计工作,每个商场有数百个店铺,需逐个审核每个店铺的设计图纸,因此累积了600多个群。每天要随时回复信息,“24小时待命”,去露营都要带着电脑,神经一直紧绷着。离职后花了3个小时退完所有工作群,她感到轻松了很多。

可能是因为感同身受,此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现在是群山讯海,有几十个工作群都是正常的”“我有200多个工作群”“我有100多个工作群都几近崩溃,没想到她有600多个”“很多群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都是形式主义惹的祸”……

女子离职花3小时退600多个工作群,虽是极端个案,但被群消息轰炸的感觉,多少人感同身受。工作群越加越多,不建群似乎就无法工作,通知不断“收到”刷屏,看上去很简单,背后是难言的紧张与焦虑,凡事过犹不及。当工作群越来越像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时,就很可能适得其反。与通知相关的人,得随时关注群消息;与通知无关的人,也被裹挟读消息、回消息,损耗精力、浪费时间,增加无用信息负累。手机24小时在线,几分钟不看就发慌。下班了?好像还在工作。工作呢?人已在家中。焦虑、压力、疲劳组团来袭,工作休息边界模糊,手机依赖症愈发严重。说到底,工作群在精不在多,注重边界,高效沟通,很有必要。

“隐性加班”的重灾区

众所周知,工作群最初是为了便于工作,有什么事在群里吆喝一声,不仅简单直接,而且快捷高效。但是,工作群近年来却日益呈现出缩小化、细分化的趋势。单位有大群,部门有小群,项目有临时群,客户有对接群……面对“群”起而攻之,总让人感觉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据报道,一名村支书表示,自己加了10个微信工作群,包括水利群、党支部书记群、三防群、民政群等,每天一大任务就是看微信群的聊天记录。中部某县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加”了120多个微信工作群。他说,每次打开手机,都要把各个群的消息浏览一遍,生怕看漏了重要信息。“微信群就像时刻在开会。”华南某市税务工作人员坦言,一会儿就有几百条信息,稍不注意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有网友表示,600多个工作群,或许只是极端的个例,但是,哪位打工人没十几个、几十个工作群?有的群,群成员众多,工作重要,又不能屏蔽,闲下来得逐条看,怕漏了信息。还有的群,领导要求及时转发各类相关信息,或者要及时点赞、回复等,稍有延误就会遭到批评。还有一些临时原因组建的群,工作任务虽然早就完成,但领导没有退,群成员也就不方便退出……因为群太多,发错信息的情况也不鲜见。

工作群之所以引起群情鼎沸,不仅仅在于名目繁多,更在于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借助移动通信技术,用人单位堂而皇之地将管理触手伸入私人社交媒体。有时候明明已经下班回家,但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的工作群,依然是无法挣脱的“紧箍咒”。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近年来,多地都针对超时加班加大了整治力度。理直气壮的“显性加班”虽然少了,但遮遮掩掩的“隐性加班”却仍然存在。形形色色的工作群,无疑是“隐性加班”的重灾区。

工作群里还有“玫瑰体”

此外,还有一些网友表示,微信工作群容易诱发工作务虚不务实。

在中部某省,就有乡镇干部表示,在她所加的部分微信工作群里,一些人不停地晒各种“工作照片”,假装摆拍的下基层照片和加班工作照发到群里,换取领导表扬。

部分工作群还成了向领导献媚、表忠心的秀场,出现比拼发送各种“献花”“膜拜”之类的表情,以博取领导开心。其他人见到后也跟风说“领导辛苦”“领导高明”之类的奉承话,微信工作群俨然变为“拍马群”。一名网友说,在他们部门的工作群里,有几名女性员工的发言被大家称为“玫瑰体”。只要领导在群里发言,不管是布置或者点评工作,她们都争先恐后地发“玫瑰花”表情。

对此,有专家表示,部分微信工作群“走形变味”,滋生和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变成基层工作人员的另类“包袱”和负担。不过,不管是工作群太多,还是打工人不能按时下班、节假日要加班、休息时也被工作打扰等,说来说去就是用人单位在压缩用人成本,让人连轴转,没有充分休息的时间。当离职成为一种解脱,退群成为超级减压的事件,就值得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反思。

对话

当事人:退完群心情太爽了

“女子离职后一口气退600多个工作群”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热议。那么,600多个工作群如何而来?这些工作群对她的工作到底有多重要?退群后,她又是什么感受?带着这些疑问,12月12日,记者对话“退群”当事人唐影。

为啥群这么多?

唐影,1990年出生,四川南充市高坪区石圭镇民兴村人,2014年从陕西科技大学景观环境艺术专业毕业后,通过校招应聘到北京一家服装外企做设计。作为一名店铺设计师,她的工作繁琐复杂,这家服装企业在全国有几千家店铺,每年都会新增几百家。

唐影称,在这家企业工作4年后,她辞职了。2019年,她独自去了澳大利亚悉尼,感觉当地节奏跟北京一样,又选择去了墨尔本。在墨尔本,她租了一栋房,简单改造成客栈,当起了“二房东”,主要接待去澳洲旅游的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待了大半年,因无法忍受跨国恋,唐影又回到北京男友身边。

两年前,她入职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房地产企业,从事店铺设计。商业地产最注重营销和形象,最多的时候,她要负责七八个商场的店铺装修,“每个商场有上百家店铺,每个店铺装修时都会建一个群,有的是品牌方建群,有的是她所在公司人员建群,群里一般有十多二十人。工作两年,微信上共有600多个工作群,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唐影介绍,她是审核图纸的,一个项目从开始报图到施工完成,再到后期验收,至少一两个月。一个项目完了后,该群还是会活跃,因为一个店铺有很多事情,不仅是装修的事情,还有后期运营的事情,但跟她相关的工作就不多了。“一个商城上百家店铺,高峰期时,有几十个群同时活跃。”她说。

这些群重要吗?

唐影表示,外界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作群,但对于身处工作中的她来说,工作群很重要,这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比如新开一家店铺,就会建一个微信群,群里人员包括商场管理人员、物业人员、消防人员等,还有店铺老板、装修工人等。

“虽然一个项目完成后,跟我相关的工作不多了,但我只要仍在公司上班,就不敢轻易退群。因为后期如果店铺有什么问题,平时也需要检查,有问题也会要求改。”唐影说,不仅如此,她还不敢轻易清理群消息,因为群里有文字、照片、视频,如果清理了,有时想找一些以前的沟通记录不太好找,“对手机内存影响大,经常手机内存不够用。”

此起彼伏的微信声音,也让唐影心生畏惧。她不敢关机,不敢不看群,万一哪个群里有重要消息看漏了,影响的可能就是一家新店的开业进程。

“即使吃火锅、外出玩耍,我都是带上电脑的,而且随时关注着微信群消息,只要有需要处理的事情,马上用电脑处理。”唐影说。

退群了啥心情?

“你是什么时候最直观感受到职场的不易?我是离职时,从三点到六点半,退了600多个工作群……”12月8日,唐影在社交平台发布这样一段话,并配上了快速滑动手机微信的视频,视频中全是工作群,显示“你已退出该群聊”。

去年年底,她结婚了,今年4月正式离职。离职后,她开始退群,一共花了3个半小时。离职前交接工作,大概有一周时间,她会陆续将接手的同事拉入重要的工作群。不过,对于离职,唐影称跟工作群太多无关。

“现在心情太爽太轻松了!”对于离职退群后的感受,唐影直呼自己自由了,不用被工作群推着前进,能安心吃火锅,畅快玩耍了。

综合极目新闻、澎湃新闻、红星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