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煮 鸡蛋才好吃?

实验告诉你:这样煮口感最佳

版次:012    2023年12月15日

实验结果

鸡蛋的吃法超级多,比如煮鸡蛋、煎鸡蛋、炒鸡蛋、鸡蛋汤……不过,要说简单方便的,那必须是煮鸡蛋!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来说,煮鸡蛋就是补充蛋白质的天下第一最好。

煮鸡蛋这活儿虽然简单,但煮的时间不一样,得到的鸡蛋口感也是千差万别。到底煮多久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颗蛋呢?

A

煮鸡蛋实验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观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鸡蛋的口感及其营养的变化。

实验准备

①为了尽量地减少误差,本次实验在煮鸡蛋之前,首先要保证鸡蛋表面清洁、干净,没有鸡的粪便。②其次,鸡蛋要提前从冰箱取出,让鸡蛋的温度控制在室温。③取深一点的锅,水量要足够淹没鸡蛋,将水烧开后再放入鸡蛋,同时准备好1盆冷水。④准备13颗完好的鸡蛋,注意一定不能破壳,否则蛋清就会溢出。

实验过程

13颗鸡蛋,分别用中火煮3~20分钟,将煮到时间的鸡蛋取出后放到冷水中降温3~5分钟,以便容易剥壳。全部煮好剥壳后,对半切开,摆好位置进行对比。

结果比对

①煮3分钟:剥壳的时候明显感觉软软的,蛋白虽然凝固了,但质地较软,稍微用力就会把蛋捏爆。蛋黄完全没有凝固,呈液态。

②煮4分钟:蛋白凝固,硬度比煮3分钟的鸡蛋略有提升,但蛋黄仍然处于可流动状态。

③煮5分钟:蛋白凝固,硬度进一步提升,但还是比较软,蛋黄处于半流动状态。

④煮6分钟:蛋白凝固,蛋黄大部分凝固,但中间部位呈现半凝固液态,腥味较重。

⑤煮7分钟:蛋白凝固,蛋黄虽然几乎全部凝固,中心部位有一点还是半固态,颜色较为鲜艳,口感略腥。

⑥煮8~9分钟:蛋白凝固有弹性,蛋黄全部凝固,但仍然比较软,颜色鲜艳,口感绵软。

⑦煮10分钟:蛋白和蛋黄基本都熟了,蛋黄大部分从鲜艳的橘黄色变成了黄色,硬度提升。

⑧煮12~15分钟:蛋白和蛋黄全熟,蛋白手感较硬,蛋黄也变得比较结实,颜色变成了黄色,蛋黄脂香味较浓,口感略干,有点噎人。其次,当煮蛋的时间超过15分钟时,会出现蛋黄变绿的情况。

⑨煮20分钟:鸡蛋在煮制的过程中,10分钟和12分钟未发现蛋黄外表面变绿,煮15分钟的鸡蛋蛋黄外表面也只是轻微变绿,而煮20分钟的鸡蛋蛋黄外表面已经开始明显变绿。

实验结果

在这些蛋中,室温下的鸡蛋沸水下锅煮8~9分钟口感最佳,此时的鸡蛋腥味不重,弹性适中,口感绵软、不噎人。如果喜欢吃溏心蛋,煮4~5分钟的效果最好。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将室温下的鸡蛋沸水下锅,在煮到8~9分钟的时候,鸡蛋是最好吃的。

B

煮鸡蛋的营养变化

在吃鸡蛋这件事上,有人认为全熟鸡蛋营养又好吃。但也有人认为,全熟蛋的营养都被破坏了,生鸡蛋才营养。其实,鸡蛋在煮制的过程中对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并不大。

蛋白质

吃鸡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补充蛋白质。鸡蛋的蛋白质含量为13.1g/100g,而且是完全蛋白,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非常相近,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率极高。生鸡蛋中的蛋白质呈胶状,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而烹调熟了的鸡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早就有研究发现,熟吃鸡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7%,而生吃鸡蛋最多只有50%。

这是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物质,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维生素A、维生素E

维生素A、维生素E二者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性,在一般烹调中较为稳定,生鸡蛋变成熟鸡蛋之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变化不大。

B族维生素

鸡蛋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等营养,煮鸡蛋中它们的损失很小,不必纠结。

生鸡蛋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生物素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如果缺了它可能会导致口腔周围皮炎、结膜炎、脱毛、头发稀少、发色变浅、疲劳等症状,严重缺乏的人可在3~6个月内眉毛、头发、睫毛都掉光。不过,一般人很少会缺生物素,大多是长期吃生鸡蛋的人可能会出现生物素缺乏症。

矿物质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比如钙、磷、钾、铁,烹调中较为稳定,影响不大。

磷脂、胆固醇

煮鸡蛋对磷脂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很小,但长时间烹调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对健康不利。

虽然烹调熟了的鸡蛋营养吸收更好,但也不能煮太久,否则鸡蛋蛋黄表面会逐渐变绿。这是因为鸡蛋在熟制过程中,蛋黄中的铁与蛋白中的硫化合生成了墨绿色的硫化亚铁,于是蛋黄表面就变成了墨绿色。这种成分对人体没有危害,只不过会影响食欲,虽然也会影响蛋黄中铁的吸收,但毕竟一个鸡蛋的铁含量本来就不多,且利用率低,所以就无所谓了。

C

溏心蛋的讲究

溏心蛋,大多是指蛋清已经凝固而蛋黄处于半流动或半固态的鸡蛋,口感爽滑鲜美,很受欢迎。但是,专家指出,溏心蛋也莫乱吃,搞不好会食物中毒。

溏心蛋的营养

从营养角度上来说,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主要存在于蛋清中,像溏心蛋这种食物只要蛋清凝固就说明抗营养成分几乎被消灭了,同时蛋黄不过度加热,这样蛋黄营养保留较好、胆固醇几乎没有氧化,也算是比较健康的食物。

谨防沙门氏菌

不过,对于爱吃溏心蛋的人还真得提高警惕,搞不好会食物中毒。因为鸡蛋烹调不当可能会携带沙门氏菌和其他细菌,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沙门氏菌是一种可在人类及动物的肠道内存在的细菌,常见于动物源性食物,包括蛋、肉和生乳。

沙门氏菌感染途径

沙门氏菌感染鸡蛋有两种途径:

①可能会在蛋壳形成之前由受感染的母鸡生殖组织感染鸡蛋。

②可能通过蛋壳上的粪便污染鸡蛋,鸡蛋其实并不是完全“密封”的,表面布满了小孔,细菌很容易通过鸡蛋的外壳侵入鸡蛋内部。

沙门氏菌的危害

有专家指出,可别小瞧了沙门氏菌,被它感染后轻则腹痛腹泻呕吐,严重会导致死亡。不过,它不耐热,加热到100℃时会立即死亡,60℃这个温度下15分钟也会将其消灭。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60℃的时候,蛋黄会变得不透明,达到74℃的时候会逐渐形成固体。所以,如果你吃的溏心蛋的蛋清已经凝固质地较软,而蛋黄还处于液态可流动的状态,说明蛋黄中心温度可能没有达到60℃以上,那就很难杀死沙门氏菌。

煮溏心蛋的技巧

溏心蛋口感独特鲜美,可是如果粗心大意就会增加食品安全隐患,嫌“操心”的小伙伴干脆还是吃全熟煮鸡蛋吧!室温下的生鸡蛋等水开后下锅,每个人口味不同,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煮蛋时间。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鸡蛋,建议冷水下锅,水开后开始计时3分钟,然后关火别开盖子,焖5分钟即可。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