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7 2023年12月16日
□沈治鹏
故乡的冬至,总带着温暖的气息。按照“气始于冬至”的传统理论,家乡人认为是着手养生的大好时机,吃羊肉、喝羊汤成了标配。谁要是一不小心疏忽了这个仪式,即便是暖冬,也会寒气顿生,腾起一股莫名惆怅。
五十年前,肉得凭票购买。那时我几岁,一到冬天就长冻疮。母亲清楚,是营养不良。一家之主的母亲,一生坚信冬至的重要性。头个月就算计着,从伙食费中挤出三两块钱,好在这天买点羊肉,炖一大锅汤,全家人暖暖和和迎春天。
清早,母亲把羊肉买回家,用清水漂去血水,切成小块,放进大砂锅,掺一锅水。先猛火攻,去除浮沫,再文火煨,熬出鲜香。约一小时后,倒入一大筲箕萝卜块。不久满屋氤氲,陋室飘香,仿佛天上人间。一家八口人,围着香喷喷的萝卜羊肉汤,满脸喜气,胜似年饭。
母亲没想到,改革开放让生活像变魔术,物资丰富了,口袋鼓起来了,家家户户都整腿整腿买羊肉了。每到冬至,母亲都特别开心,除炖羊肉汤外,还要炒羊肝、羊肉丝、蚂蚁上树、火爆肚头、粉蒸羊肉等。
家乡有句顺口溜:冬至喝羊汤,一冬暖洋洋;冬至吃羊肠,不用添衣裳。在这骨节眼儿上,好像吃了羊肉、喝了羊汤,严寒就会望而生畏,食者就会蔑视寒冬。头一天买菜还讨价还价的大叔大妈们,面对冬至猛涨的羊肉价格,眼都不眨,买起就走。不然,别人会一声不吭抢走。
当然,要熬好这锅汤,八角、沙姜、老姜、花椒、草果等香料一个都不能少。就算备齐这些,也未必熬得出一锅好汤,如今家里的燃气灶火力欠猛,炖汤不香,爆炒乏力,食材再好,巧妇也难有上佳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冬至上羊肉馆就成了共识。这天,小城人好像听到了远古吹响的集结号,倾城而动,或拉家带口,或呼朋唤友,或远邀宾客,浩浩荡荡奔赴大大小小百多个羊肉馆。荣昌羊肉汤由此声名远播。
若是临时想起,必定铩羽而归,因为羊肉馆头几天就预订满了,稍晚的只能坐二排、三排甚至等到第二天了。
一大早,所有的羊肉馆人头攒动,街边也摆满餐桌,座无虚席。店内的背挨背不嫌拥挤,街边的也为先人一步争得一席之地而满脸欢喜。
护城河警民桥旁的桥头羊肉馆店面不大,多年前斩获中国名菜后,小店生意就一直兴隆,今天更是热闹非凡。那桌喊:“李老板,加两个豆瓣碟子,添两副碗筷。”这桌又呼:“李老板,咋个没放葱花呢?”
年逾六旬的李老板从凌晨就开始忙碌,身穿枣色T恤的他,像一尾欢快的红鲤穿梭在人群:“兄弟,不好意思,忘了!”客人一笑了之。
“老板,汤没放盐啊?”一听就是外地人,邻桌热心指点,这群慕名来喝羊肉汤的才明白,盐就放在桌上,口味各异,咸淡自调,这是小城的老规矩。
宾客接踵摩肩,温暖一张张红润的脸庞;满桌美味佳肴,映照一幅幅幸福的吃相。不知情的,以为是免费大放送,其实,今天价格都高,味道嘛,就别与平时比了吧。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小城人要的就是这份心情,吃的就是这种感觉,享受的就是这个氛围,咱不差钱儿啊!
搜遍大街小巷,没有一席之地,问遍大店小馆,没有一张空凳,谁叫你今天才想起是冬至呢。
看看那一脸满足的食客,听听那吆五喝六的豪情,笑笑那屁颠屁颠的老板,嗅嗅那满城飘香的空气,你可以直咽口水,也可以为健忘懊恼,但不会后悔坚定地寻找。那一身的羊肉鲜香,那满眼的活色生香,那温暖的人间烟火,就是小城对你的奖赏。
也许你是常客,也许你因远道而来又执着寻找感动了老板,你手机响了:“兄弟,有空桌了!”数九的小城,暖音让一切转圜。
光明总是从黎明前最黑暗的深处分娩,春色总是在数九后最寒冷的转角碰见。既然坚定地走过了最艰难的历程,希望就一定会牢牢攥在自己手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不应该仅仅是先贤对冬至的注解啊。
冬至,徜徉在故乡的街上,无论怎么呼吸,只有温暖,没有惆怅。
(工作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