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我唱着“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这首歌,被招进一家三线厂——
版次:009 2023年12月18日
□刘凡君
50年前,唱着“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这首歌,我被招进一家三线厂。走进川黔交界的夹皮沟,没有感到孤独与寂寞,涌上心头的是一腔热血与庄严。
1
军事化管理,不穿军装的军人
三线厂的职工履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天职,是不穿军装的军人,一切都是军事化,车间叫某连某排,车间主任叫连长,书记叫指导员。在新工人学习班,工厂的领导给我们上保密课,我紧张得大气不敢出。给父母写信,信封上只写:内详。生怕透露了工厂机密。
早上,厂里的广播六点半就吹响了冲锋号,到8点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结束,一天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便开始了。
三线厂职工大多数是双职工。大人一上班,小孩子就交给托儿所。托儿所为日托。食堂开早、中、晚三餐。按规定收费,凡是工厂职工独生子女的,免交保育费和管理费,本厂单职工子女入托者,除交伙食费,其余费用按规定减半收缴。托儿所如家一样温暖,阿姨老师变着花样逗孩子们开心。所长说,娃儿交给了托儿所,请工人老大哥们一百个放心,去制造武器打击敌人。
工厂为了解决职工买菜难的问题,常常派车到武隆、酉阳、黔江、彭水、秀山等地,买回鱼肉、干粉条、黄花和木耳等副食品,以及蔬菜和水果。路远,从城里拉菜回厂,有时会遇上堵车,往往要堵一整天,有的新鲜蔬菜,拉回来时也已蔫了。
那时,我在学校当老师,每个年级都配了一把秤,学校经常会分这分那,生活过得很滋润。我所在的教研组某老师有三个小孩,单位分苹果时他专门不挑大的只要小的,说是只讲数量不讲重量:两个不好分,三个苹果一人一个,不吵不闹。平均分配,也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三线厂的职工常常会享受到组织的温暖,若生活确实有困难,组织上会加以考虑。一是定期补助。根据职工的工资收入和职工本人抚养的直属亲属人数,每月除职工本人25元的生活费外,其余工资按抚养人口每月人均计算,农村人口不足8元补足8元,城市人口不足12元补足12元;二是临时性补助。比如,哪家遭受了天灾人祸,打一个报告,组织上就批,以解燃眉之急。我们学校的校工兰大哥,家贫,负担重,时不时就向组织申请补助,所以也经常感受组织的关爱。当时,杨姓校长还将一件舍不得穿的军大衣送给兰大哥,令人感动。
2
享受供给制,有时还要发沙发
三线厂的职工,药费实行报销制,每次看病超过100元整,按工龄长短报销。拥有30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享受全报待遇,而21年至29年工龄的,则报销95%;11年到20年工龄的,报销90%;如果只有10年工龄或以下的,就只按35%报销了。此外,每个职工每月医疗补助费1块5,全年共18元,包干使用,节约归己。看病取药住院交现金,职工直系亲属按规定交半费。何二哥的老父亲到厂看儿子,不幸患上重感冒,住院半月,享受了半个国防职工的待遇。回到农村,下田做活时,讲给农民兄弟听,一脸的自豪。
三线厂的职工还享受供给制。新职工到厂报到时,会以户为单位,发给方桌一张、凳子两把、碗柜一个、单双人床各一张。职工离厂时,须如数交还。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计划经济时代,工厂效益也好,经常要给职工发毛毯、毛巾被等,甚至还发过沙发。冬天,男职工发深色中山装,女职工发深色西服。秋天发一件蓝色带条纹的运动装,夏天发T恤衫。星期天休息时,厂里职工逛商店,大家穿着都差不多,一看就是一个单位的。
我所在的工厂旁边,有一家铁矿和煤矿,那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找对象,都十分向往三线厂的哥哥妹妹,理由是“三线厂啥子都发”。
三线厂的职工艰苦朴素。“先治坡,后治窝”,住的是“干打垒”,就地取材,用青石和水泥砌成房子,连房费都不交。后来改革了,按一居室面积计算,每平方米4分、5分或6分的象征性收点房租。
水费是以住户人口计算,每月每人5角钱,可以随便用。再后来,分房开始论工龄,面积按人口计算,数量相同就看人口结构。我1980年完婚,按工龄分配了一套14平方米的小屋。后来,换了一套两居室,不带厕所。每天早上,去离家100米远处的厕所门口排队,与工友们交流信息,谈国事、家事、天下事,同仇敌忾,“同唱一首歌”。
厂里的职工用电过去按瓦数计算,从1982年开始,实行装表计量。按表计费,一户一室,定额用电17度;一户两室,定额用电21度;一户三室,定额用电24度。定额内,每度电5分钱,超出部分每度电按两毛钱计算。电费工厂每年结算一次,结余有奖,超标补交。
邻居李师傅常常为灯泡瓦数大小,与老婆大声地吵架。为节约用电,他家厨房只用8瓦的灯泡,屋里用一盏15瓦的灯泡,亮度像萤火虫。老婆说,娃儿写作业看不见,长期这样眼睛要瞎。李师傅就说,有电灯泡还不知足,农民伯伯点油灯,眼睛就不怕瞎?
3
职工洗澡,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三线厂的职工洗澡,由工厂统一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
澡堂分男浴池、女浴池。男浴池有大盆2个、喷头16个、盆池10个;女浴池不设池盆,设淋浴喷头28个。男女澡堂换衣处,靠墙设一壁衣柜,这排衣柜由50个木格子组成,格子门上用红色的油漆写上01~50的数字,换好衣服,放进柜子里,然后把门关上就行了。但你自己一定要记住,你的衣裤放进了多少号,不然到时候就麻烦大了。
有时候遇到洗澡的人多,一个格子就需要放两个人的衣裤,大家都是同一个厂的,所以相互也无怨言。即便遇到车间或厂领导来洗澡,大家共用一个格子装衣服,共用一个淋浴喷头,也无所谓。澡堂的李师傅就说过:“来这儿的人无大小,脱了衣服裤儿都是一样的!”衣柜没有上锁,也没有人丢过东西,大家可放心去洗澡。此外,男女澡堂还备有几十双板板鞋,那是李师傅为员工服务的成果。
澡堂内还备有四根条椅,方便职工站在上面换衣服。冬天,厂里担心大家洗澡感冒了,会烧两大盆炭火放在室内。洗澡出来时,擦干身子,烤烤炭火,炭火燃得旺旺的,大人、小娃满脸红彤彤的,身子烤暖和了再去穿衣,那个舒服劲儿,不摆了!
浴池的管理,由企业行政总部负责,每个星期二、六开放。工厂每月会给职工补贴洗澡费和理发费各两元,从工资中计发。外单位或当地农民来洗澡,每次收费一角,显得内外有别。
洗澡的问题,关系到职工的身体健康,这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对澡堂的开放时间,有职工提意见,说一周两次不够,天天汗流浃背身上痒,希望工厂再增加一次。于是,工厂年初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时,就将洗澡问题纳入重要的会议议题,举手表决时,全票通过,顿时掌声雷动。当天,厂里的广播就播出了一条重要新闻,告诉大家,职工们关心的洗澡问题解决了,从下周起,二、四、六开放!
对澡堂的管理,也有职工有意见。揭发说,有的职工太不讲公德,洗完澡还在澡堂里面洗衣服,侵害国家利益;有的职工对自己的娃儿监管不力,任由娃儿在浴池里撒尿,还放任娃儿在浴池里打闹。此外,有的娃儿还跑去窥视别人的隐私。比如马大汉的儿子看见班主任屁股上有一块胎记,竟然回家后把这一重大发现偷偷告诉了同学,还说:“怪不得何老师凶,原来屁股黑。”
4
车间在山洞,进去要证件
厂里也有特殊情况的时候。1965年初,建厂时,上级要求凡先进设备及关键车间,以及动力设施的关键部位,要做到隐蔽。于是,地方政府派人对工厂周边的情况和地形摸了底,以防有人搞破坏。
工厂的生产车间在半山腰的山洞内,工人们上班坐缆车,很隐蔽,进洞需要特别通行证。当年修洞时,就曾发生过一件意外的事。
一天,张姓职工从洞内走出,在洞口解小便,完事后转身又走进洞里。站在门口值班的持枪民兵喝住,要他出示工作证检查一下,张说:“我刚才走出来,你看见了,为啥子还要工作证?”民兵说:“制度规定,进洞必须出示工作证!”
张以前也曾是一名军人,见过枪,胆子大,不吃这一套,就往里走。值班民兵大吼一声说:“再走,我就开枪了。”
“你敢开枪,我就敢走!”
“砰砰!”两声枪响,可子弹并没有打在张姓工人身上,但把他吓了一大跳!
(作者系重庆市巴南区作协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