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3年12月19日
□张学成
藻渡河是渝黔交界处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在南川区金山镇拐过一个弯进入贵州省桐梓县,经桐梓县的狮溪、羊蹬、坡渡后进入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在赶水场镇汇入綦江河,全长102公里。
藻渡河在历史上称作“僚人河”,这里是典型的深丘峡谷地形,河面狭窄,山高林密。为什么叫“僚人河”?因为这里曾经居住着僚人部落。《旧唐书·僚人传》记载:“僚者,部落四千余户,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男子左袵露发徒跣,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贯其首,名为通裙……”
僚人居住在藻渡河流域的高山峡谷中,过着与世隔绝的渔猎生活。他们捕鱼用柳叶舟,妇女以棕丝织渔网,男子在湍急的河水里奔梭如箭。丰收时两岸僚人击铜鼓讴歌,摇摆而舞。
铜鼓是僚人部落的象征物。葬俗以岩墓葬、悬棺葬为主。自东汉至隋唐600多年间,僚人在藻渡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留下了大量岩墓群,綦江的东溪、横山、扶欢、石角、中峰等镇,如今仍遗存着大量岩墓群。史料记载,五代时期,南平僚与官府对抗,拒赋税,时降时叛。北宋时期,朝廷多次派兵平乱,熙宁七年(1074年),朝廷再次派兵到藻渡河平乱,在铜鼓滩一带与僚人发生激战,藻渡河血流漂杵。
此后,僚人在藻渡河流域神秘消失了。僚人到底去了哪里?我们不得而知。近日,我们从綦江城区出发,过赶水镇,沿着藻渡河峡谷的盘山公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来到藻渡河中游的贵州省桐梓县羊蹬镇。羊蹬镇依河而建,老街、新城隔河相望,河流在峡谷中蜿蜒奔流。
藻渡河中游的铜鼓滩是僚人最终消失的地方。如今的铜鼓滩早已旧貌换新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岸青山滴翠,飞瀑喷珠,钟乳悬垂,风光旖旎。
在羊蹬镇新区,我们与一场婚礼不期而遇。新郎新娘都是羊蹬镇人,他们选择了一场典型民族风格的婚礼,据说是老祖宗留下的风俗。当地人介绍,在传统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伴娘都要穿着民族服装。这让我想起了那些椎髻、饰花、穿筒裙的僚人。
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的藻渡渡口,位于藻渡河下游,是一个因渡口而生的老乡场。明清时期,藻渡渡口是“綦岸盐运古道”上的一个重码头,川盐从这里出发,再通过陆路分运到周边村落。当年的藻渡码头货船往来,日夜繁忙。藻渡场上的客栈、餐馆、茶馆夜不打烊,生意红火。
时光荏苒,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藻渡河上建起了铁索桥、公路桥、高速公路桥,诞生于不同的年代桥,见证了藻渡河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群众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到达藻渡河的源头,只在藻渡河中下游作了访问。“野鬼塘的传说”“马仓岩的来历”“大僚坡的传说”等民间故事,演绎着千百年来人类在藻渡河流域生活的精彩片段。
藻渡河流域风光旖旎,物产丰盛,滋润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如今,生活在藻渡河流域的人已经不知道两千多年前的僚人部落了,但僚人在藻渡河流域创造的文明,已经在不经意间融进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是血脉。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