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过路 乡村归根

版次:011    2023年12月20日

□梁晓丽

五月的阳光,轻轻洒在江城仙湖小区里,光影交错,如梦如幻。A10号楼旁,两个蓝色垃圾桶,一个黄色垃圾桶,靠墙而放,像大腹便便的三个壮汉,等候在高楼之下。

“我先看到。”“我先捉到。”就在垃圾桶旁,一男一女两个老人突兀的声音打破了小区的宁静。

男的脸上有麻子,人称麻子老头。女的是个驼背,一身蓝花衣,人称驼背娘。他们都先后随子女进城带孙子,孙子读书了,就以捡废品为生。

驼背娘刚满70,进城已十年。儿子兴伟在江城一家建材公司跑业务,儿媳君叶做家政,一个月收入除开房贷车贷,家里的开销,所剩无几,小两口时常为了钱的事争吵。驼背娘不想成为儿子的负担,进城十年,捡废品六年。驼背娘捡废品卖的第一天,捡了废纸壳10多斤,搬到废品站卖,0.5元一斤,卖了5元钱,这让她高兴了一整晚。

“麻子老头,楼上楼下的,你还欺负人哈!”原来在黄色垃圾桶旁,有一个书包大小包装完好的纸箱。驼背娘正准备捡,谁知一只大手先是挡住了光线,眨眼就落在了纸箱上。

驼背娘艰难地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碰的那一瞬间,都认出了对方。他们各抓住箱子的一角不松手。

哪晓得一喊一吼,却喊来了不少围观群众。

“老太婆,你屋儿做销售又不缺钱,就不要跟我们抢饭吃了嘛。”麻子老头说完使劲一拽,驼背娘就被拽到了地上,她哪能和男人比。这同行是冤家,捡废品也不例外。

“打死人了!打死人了!”驼背娘坐在地上哭天喊地。

“哪个打你了嘛!你问问这些邻居。”看热闹的不知什么时候把小区的路堵得水泄不通,但都不敢吱声,怕惹事上身。

“妈,你在地上干啥子?”一个穿藏蓝色西服的年轻小伙从人群中钻出来。

“兴伟,你来得正好,是楼下的麻子老头把我推倒的。”

“妈,起来。”小伙子不由母亲说话,拉起地上的驼背娘就往家走。

“兴伟,妈先看到那个纸箱,你晓得妈受了委屈,还不帮妈出气。”

“妈,你晓得君叶是跟哪个在做家政不?就是麻子老头的二儿媳妇。”回到家,兴伟让驼背娘在沙发上坐下。

“现在找个工作不容易,今天这事就不要和君叶说了。”驼背娘把声音压得很低。这年头,谁都可以惹,就是儿媳妇不敢得罪。

接下来好几天,驼背娘都不敢去捡废品,她也脸皮薄,怕人家说。这天,她下楼去买菜,走出小区不远,身后传来:“喂喂,老太婆。”驼背娘转过身来,见是麻子老头,转身就往前走,麻子老头却几步跨到她前面挡住了去路。

在小区外的人行道上,他们站着说了很久的话。

原来,麻子老头把纸箱带回家拆开,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拃厚的百元人民币三扎,还有一个黑色钱包。钱包里面只有一张纸条,黄四毛,1983年5月15日。

麻子老头和老伴说了捡钱的事,也不敢动一分钱,总担心有事发生。说来也怪,就在他捡到纸箱的第二天,老伴在去菜市场买菜的平路上摔了一跤,崴了脚,老伴怪麻子老头不该抢别人先看到的东西。

有人说,天上掉馅饼,麻子老头还真是遇到了。可因为老伴埋怨他,那纸箱也的确是老太婆先看到的,原以为就是一个纸箱,谁知里面还有钱,这让他不知啷个办,这才找到了驼背娘。

“老哥,你也几十岁了,这钱咱可不能要。纸箱先放你那里。”驼背娘听完麻子老头的话后说道。

“那怎么办呢?”两位老人嘀咕了半天,最后达成一致,要物归原主。

第二天清晨,一张白纸黑字的寻人启事:1983年出生的黄四毛尽快与手机xxxxx的驼背娘联系,有重要事找他,被贴在小区入口的墙上。

可十天半月都没音信。

寻人启事贴出的第十六天,驼背娘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说是晓得黄四毛。知情人是小区的业主,他在电话中说,黄四毛早去阴间了,你们找他干啥子?

还好,从业主的口中还是得知了黄四毛的户口所在地,江城万河镇山地村四组。

接完电话后,驼背娘就找到麻子老头商量,他们决定第二天去万河镇,由兴伟开车。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大山深处的吊脚楼。那是江城唯一的一个土家族聚居地,青山绿水,房依河建,河靠山生,雏鸡河天然无污染的水流过山谷小镇。

吊脚楼内,驼背娘见到了黄四毛80多岁老眼昏花的祖母。简单讲明来意后,老人低声哭了起来。

原来黄四毛一直跟祖母长大,他三岁时,父母亲就先后去世,初中毕业后提了一个尼龙口袋,里面装了一把面,一些洋芋,几个红苕就到江城闯江湖了。三个月前,却突然从几十米高的跳板滚到水泥地面上摔死了。

在雾气缥缈的小院里,驼背娘上前握了握老人冰冷的手,麻子老头郑重地把纸箱交给了老人。

从万河镇回来,驼背娘、麻子老头如释重负。

年末,记者采访了一批随子女进城的老人,驼背娘也在其中,她讲了她和麻子老头捡纸箱的故事。

当晚,江城电视台播放了新闻,引起社会关注。关爱无收入老人,号召作家们走近这群困难群体,为他们发声,特别是驼背娘和麻子老头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光大。

驼背娘上电视出了名,乡亲们打电话找她帮忙,说也要进城来,搞得她哭笑不得。在农村,大多数老人都是靠子女养活,子女条件差的,七老八十都还要在地里勤爬苦干,直到老死在那片生养的土地上。

驼背娘说,她只是城市的过路客,有一天还是要回农村落叶归根。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