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木洞

版次:010    2023年12月22日

□海清涓

木洞,重庆巴南的一个古镇,千年秀逸在长江南岸。木洞,曾经是长江边的一座重要水码头,既是川江下游出重庆的首站,也是川江上游到重庆的末站。

从重庆主城出发到木洞,车程不到一小时。木洞不愧是个亲水的古镇,连停车场都独树一帜。空旷的河滩就是停车场,而且免费。摇下车窗,左下方是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右上方是古色古香的木洞河街。停好车,我们踩着鹅卵石,沿着江畔,缓缓而行。

冬阳暖暖,碧波滚滚,游人如织,客轮穿行,仿佛千年码头的繁华从未远去。岸边垂钓的男人,像爷爷,像父亲,又像兄弟。柳树下洗衣的女人,像奶奶,像母亲,又像姐妹。一排排深绿的柳树,在茫茫江水中,倩影摇曳,如同临风起舞的翩翩绿衣仙子。鸟儿停在婀娜多姿的柳枝上,我们穿行在柔中带刚的柳条间,鸟儿沉醉,我们也沉醉。沉醉中,我想起了刘禹锡,想起他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一条过河船缓缓停下。船主满脸笑容地招呼,美女帅哥,过不过河。

暂时不坐,我们先逛木洞河街,如果下午有时间再来坐过河船。

我们跟着文友上石阶,穿过银青色石墙下的宽敞拱形石门。文友望着石门上的水国舟市,说了木洞洞出神木的来历与鲁班和石井有关,又说明清时期木洞是川渝名镇之一,在川东一代久负盛名。我一下想到了王维,想到他用“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的诗句为木洞水上舟集成市的盛况点赞。当文友说到,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从木洞场到木洞里到木洞镇到沧白镇又到木洞镇,几易其名,有着悠久历史的木洞逐渐从热闹走向冷清,我们都选择了沉默。

上完长长的石阶,就到了木洞河街。八百米河街蜿蜒得古朴精致,黛瓦下,青砖上,一串串红灯笼,分外耀眼。凭栏远眺大江东去,木洞河街隐隐透着一股凤凰古镇的风情。滨江大道下面是木洞河街主街,主街的内侧有一列整齐的内街门店,主街外边数十幢独立的院落像数十朵木花次第绽放在江边。那些独立的下河石台阶,各式雕花、各种古老的传说,栩栩如生地雕刻在挡墙上,极大地方便了游人了解木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走走停停,追忆巴文化,感受旧时光。不知不觉12点了,文友就近请我们吃豆花饭。说是吃豆花饭,其实除了河水豆花,还有很多菜,木洞油酥鸭、木洞土鸡、木洞榨菜、船帮菜等香喷喷摆了一大桌。当然,我们吃得最多的是河水豆花。嫩而不散、绵而不老的河水豆花,再配一碗甑子饭,那味道,简直不摆了。毫不夸张地说,白嫩绵实、麻辣鲜香的河水豆花是名副其实的木洞特色。

吃了河水豆花,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前行。没走几步,一扇石头砌成的拱形门楣上木洞山歌这四个飘逸的黑体字,牵住了我们的脚步。不等我们问,文友主动告诉我们,木洞山歌是木洞人传唱的传统山歌,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我们嚷嚷着要听木洞山歌,文友也不推辞,扯开嗓子唱了起来,“正月采花无花采,二月采花头上戴……冬月采花进暖房,腊月采花等春来。”文友一曲雄浑而悠扬的采花歌,不光赢得了我们的尖叫和掌声,还赢得了我们的羡慕和感动。

逛完木洞河街,文友把我们带到一家靠近江边的茶馆。茶馆外面是亲水步道,步道外面是美丽的河滩。晒着暖阳,沐着江风,喝着清茶,聊着闲天,其乐融融。

木洞的春天比木洞的冬天更美。文友说。

不会吧,我觉得冬天的木洞已经很美了。拿起一个木洞蜜枣,我半信半疑。

文友把手机推过来。手机屏幕上,天蓝云白,江水清亮,格桑娇艳。

春天的木洞河滩,开满了五彩格桑?我一下惊得目瞪口呆。

对呀,河滩上开满了五彩格桑,如果喜欢,欢迎明年春天再来木洞。文友笑着说。

我点了点头。明年春天,我会再来木洞。我想看看,是五彩格桑缤纷川江春水,还是川江春水荡漾五彩格桑。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