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娃娃被穿校服,行走的小企鹅们冷了谁? 我国多地发文明确要求
版次:005 2023年12月23日
校服套在棉服外,学生们穿得像个小面包。
每年寒冷天气到来,学生能否不穿校服,或者校服是否可以不用外穿,都会在网上引起一波讨论。而就在部分学校强行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上学的同时,我国多地则发文明确:天冷保暖最重要,不要强制学生穿校服!
穿校服的娃 犹如小企鹅
最近,我国多地急速降温,“穿上校服变法式小面包”则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有学生发布视频表示,有学校要求必须把校服穿在外套外面,学生们纷纷肿成米其林轮胎人,胳膊更是像企鹅一样放不下去……结果就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
家长林女士为自己的孩子分别买了一件130码和140码的棉服外套。林女士说,一般冷的时候就让孩子穿130码的,天气太冷的时候就穿140码的,“因为里面能塞一件薄羽绒,这几天娃娃真的穿成了一只‘小企鹅’。”
家长李女士表示,她把孩子的大棉衣校服外套换上羽绒外套,“老师有提过要求,只要外套内有穿校服就可以,但外套不能太花哨。”
不少中学生家长抱怨,不少初中硬性要求最外面的必须是校服,由于很多衣服都塞不进校服里,只能少穿。为了保暖,学生和家长各出奇招。家长陈女士说,她家孩子这几天上学都穿三件衣服三条裤子,“昨晚看她回来,一个一米七的‘球’。”
同时,不少家长表示,网上有卖“校服神器”,所谓”校服神器“,其实就是穿在校服里的小棉服、棉裤、马甲,因为比较轻薄,塞在校服内不太显臃肿。
尽管当前已有不少学校给学生配备了冬季款校服。但是,对于那些尚未配发冬季款校服的学校而言,学生所穿校服在这几天寒潮天气下,确实显得不够保暖,需要穿上自家保暖衣裤才行。
而有些学生个头长得快,校服尺寸偏小,不能满足在里面穿进羽绒服或厚棉服的条件。可是,有的学校规定比较生硬,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而且只能将校服穿在外面,否则会被批评,所在班级也会被扣分。为了不违反校规,学生只得在校服里面再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或棉服,包裹得像个“粽子”“面包”“小企鹅”,不仅不美观还不舒服,有的学生因此宁愿冻着也不愿在里面穿搭厚衣服。有的学校倒是允许学生穿自己的保暖衣裤,但规定里边要穿上校服,在校门口先解开衣襟证明“我是穿了校服”的方可入校,面对这一操作,家长直接吐槽“毫无意义”。
以娃为中心
保暖最重要
就在部分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冬季穿校服入校的同时,我国多地发文明确要求,保暖最重要,不要强制学生穿校服。
厦门日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厦门招考12月21日发布消息称,12月20日,市教育局下发工作提醒:寒潮来临,各学校在家校联系过程中可以温馨提醒学生做好防寒保暖。近期气温较低,不要强制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21日早上,湖里区教育局在学校工作群下发工作提醒:早上好,近日气温较低,请各校园提醒学生做好防寒保暖,不可强制学生必须穿校服或者制服入校,保暖最重要。
福建泉州安溪县教育局12月21日发出提醒:天冷保暖最重要,不要强制学生穿校服。消息称,天气转冷,添衣防寒必不可少,仅穿校服是不防寒的,校服的尺寸并不能够满足把衣服穿在里面的需求。
福建漳州,受强冷空气影响,21日夜里当地气温将继续下降,最低气温过程降温幅度3-5℃。过程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22-23日,西北部县区可达3-5℃。漳州电视台12月21日报道,漳州已有学校通知:今起,由于天气降幅较大,学生以保暖为主,可不穿校服,学校不检查校服着装。
浙江宁波市多所学校也发出通知:近日气温较低,学生可以不穿校服,注意保暖。
同时,浙江金华部分学校通知“可不穿校服”。金华晚报12月21日报道显示,东苑小学和金师附小(凤山校区)的家长跟记者分享,“我们教室已经开空调啦,而且不要求孩子必须穿校服哦。”
此外,广州因最近几天大幅降温,不少学校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小学生家长张女士表示,周一原本需要穿礼仪服——西装外套搭短裙,天气冷,穿上加绒的裤袜还是不能御寒,但周末的时候,班主任就发通知提醒,由于降温,周一不用穿礼仪服参加升旗仪式,同学们可以穿运动服回校,注意保暖。
声音
天太冷可不穿校服 是教育该有的温度
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强雨雪天气,浙江也正在经历寒潮冰冻过程。应对低温天气,杭州、宁波多所学校发出通知:“学生可以不穿校服,保暖第一,不扣分。”“校服着装不做统一要求,只要孩子穿得暖和就可以。”
这一灵活而人性化的调整举措,收获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点赞,让人在寒冷天气里感到融融暖意。不少网友留言认为,“事情虽小,却很暖心”“终于可以告别‘法式小面包了’”。
学校有自己的管理制度,规定学生统一穿校服有诸多好处,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减少相互之间的攀比,体现“整体感”“精神感”等。但凡事不宜一刀切,特殊情况下,学校管理制度该体现一定的柔性。在一些仪式感不是很强的场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校服穿着作出适当调整,穿不穿、如何穿,该尊重学生的感受,问问学生的意见,把选择权交给他们。
面对极端严寒天气,穿什么不重要,怎么穿也不重要,穿得暖和才最重要。多地学校通知“可以不穿校服”“以保暖为准”,正是给学校管理制度穿上了一件“人性化的衣裳”,是学校管理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冷暖放在心上的善意体现,这是教育本该有的温度。
是否穿校服气温决定
为何要上级部门提醒
管理只是手段,学生才是目的。只知“管理”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多地教育部门陆续下发通知或工作提醒,称保暖最重要,不要强制学生穿校服。这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值得点赞。但是在暖心过后,却又不免升起一个疑问:一个学校是否要求学生穿校服,还要上级主管部门发通知、出提醒吗?
穿不穿校服,只是教育中的一个小细节,无关大局。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才是学校应该关注的重点。穿不穿校服,各个学校规定不同。有的学校要求在固定的日期穿校服,有的学校则要求每天穿校服。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穿不穿校服,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事关学生冷暖,类似的规定实在没有必要太过执着,大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只要学校、老师对学生多一点关心,就不至于等着上级部门发提醒才开始调整。很多学校都声称“以学生为中心”,但落到现实中,做法与口号却常常有很大差距。各地教育部门之所以下发类似的通知,必然是看到了一些学校的做法不妥,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醒。这样的“提醒”固然是针对校服穿着问题,但是,它同时也是提醒,一些学校的管理头脑僵化、胶柱鼓瑟,应该做出改进了。穿不穿校服只是一件小事,但如何对待这样的小事,却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方式甚至教育理念的差异。
有的学校抱着既有的规定不放,对于学生冷暖视而不见,就很难说对学生有真正的关心。当然,也有的学校管理者出于“怕出错”的心理,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避事”心态也导致了管理僵化,在该变通时未能变通。
类似的案例不少。比如,有的学校以“提前到校”不能开门为由,把学生关在大门外;有的学校出于食品安全考虑,不允许学生带食物进入校园,就连带了牛奶,也只能蹲在门口拼命喝掉……这些管理方式都有僵化的嫌疑。其实,管理只是手段,学生才是目的。只知“管理”,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穿不穿校服,本该由气温决定,何需上级部门提醒?学生的冷暖,希望一些学校能真正放在心上。
据红星新闻、澎湃新闻、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