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走过近30年也没有等来中毒真相

清华才女朱令 带着遗憾走了

版次:005    2023年12月25日

朱令

朱令演奏古琴

朱令失去自理能力

12月22日,冬至。这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铊[tā]中毒全身瘫痪、与疾病抗争了近30年的清华才女朱令,在这天晚上带着遗憾永远离去。

朱令的离去令无数人唏嘘,曾经帮助、记录、关注过朱令案的各方人士表达了同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真相大白!

1离去之后

12月22日22时59分,朱令坎坷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这起案件曾轰动一时,多年来受到媒体及社会各界持续报道、关注,但始终没有结果。朱令去世后,面对网友的关心,父亲吴承之向记者表示,“没感觉(正义缺席),很正常吧,医院也尽力抢救了,女儿会安葬在北京。”

朱令的离去令无数人唏嘘,曾经帮助、记录、关注过朱令案的各方人士表达了同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真相大白。

《朱令的四十五年》传记作者李佳佳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在朱令生日的时候给她父母发祝福短信,“希望我辈有生之年,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帮助朱令一家设立捐款账号,定期公开捐款明细的童宇峰是朱令的同学,“愿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依旧是那个美丽聪慧才华横溢的你,那里没有嫉妒没有投毒,没有病痛折磨,没有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苦难。我们终究没有为你守候到正义和真相,但我们永远不会遗忘……”2013年,他曾告诉记者,发起过一场公开信联名,“请求公安机关重新侦查该案。”

采访过朱令一家的作家吴虹飞发文称,“前几天路过方庄还想起了她,许多年前参与过调查,去她家采访,拜访其父母,在博客呼吁她的同学说出真相。愿逝者安息!”

“案件不会因为朱令的离开而结束。”朱令案此前的代理律师李春光对记者说,“希望能继续关注案件本身,尤其是程序的问题。”李春光还向记者表示,“清华大学在朱令一案中,负有重大责任。”

李春光曾经朱令父母授权,向北京市公安局寄送《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多项信息公开。2013年8月,他接受委托代理,曾向清华大学发出《律师函》,正式对学校启动追责程序。

在朱令去世后,清华大学发文悼念称,朱令多年来与病痛顽强抗争。在朱令的生命中,一直有众多校友、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对朱令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朱令的家人致以诚挚慰问。愿朱令此去有琴声相伴、一路走好。”

2“完美毒药”

时间回溯到1994年12月11日。

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朱令,彼时正参加一场演出。

她自幼学习钢琴,15岁开始学习古琴,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称为“最完美的女生”。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段将近十分钟的古琴独奏竟成为了朱令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事实上,当时她已饱受一种“怪病”折磨十数天。

母亲朱明新曾说,“女儿那时的主要症状就是疼,从开始的肚子疼,发展为全身剧疼。”朱令一头浓密的黑长发,竟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里全部掉光了。

由于病情不断加重,朱令住进北京市同仁医院,医生们为朱令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却始终无法找到病因。

1995年春节前夕,朱令病情稳定,并出现了好转的迹象。同年2月,她回到了学校。

就在返校8天后,朱令病情复发,症状与第一次相同,仍是全身剧痛。这次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朱明新立刻把女儿送进了北京协和医院。

1995年3月23日,朱令陷入深度昏迷,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4月,她的中学同学得知消息后,结伴到医院探望朱令。

贝志城时隔三年后再次见到中学老同学,不敢置信。“那个漂亮的女生此时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

贝志城随后尝试利用互联网求救。邮件发出去之后,他们收到了近千封邮件,超过30%的邮件都提到了一个陌生的单词铊。很多国外医生认为,朱令是铊中毒。

铊[tā],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一个成年人的致死剂量不足一克。中毒后发病慢,初始中毒症状隐蔽,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说是“完美毒药”。

在来看望朱令的人群中,朱明新的同事带来了北京市劳动保护和职业病研究所工作者陈震阳的名片。铊中毒研究是陈震阳的重点课题之一,吴承之很快将女儿的样本送到研究所。

时隔多年,陈震阳仍记得当时检测的一幕,“一测,机器一下就到头了。正常人的好几千倍,我看到都吓一跳。”

3追问真相

1995年4月28日,朱令被正式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且曾两次中毒,第二次中毒后她体内的铊含量远远超出致死剂量。

朱令父母怀疑有人蓄意投毒,由清华大学向警方报案。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

然而,案发许多年,调查始终没有结果。

2013年5月8日,北京警方曾发布通报称,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查,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因从朱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

朱令案悬而未破,警方回应没有让各界对案件的追问停止。

同年,被誉为神探的世界著名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曾表示,朱令案如果要侦破的话,“非常困难”。但如果有原始案卷、原始物证的话,“可能有机会”。李昌钰说,以他的经验,在涉及毒物的陈年旧案侦破中,第一要追查的是毒物来源。“可以调查有无哪位教授在实验中会用到这一剧毒,教授的学生中有谁能接触到,并与被害人有交集。”

第二,可以根据血液中毒物的含量测定中毒的具体时间,看在中毒的那段时间谁和被害人在一起。第三是追查投毒的途径。可以在被害人的个人生活物品中寻找凶手的蛛丝马迹。第四是调查谁会有投毒动机。“大学生中毒就要看看有没有和人争风吃醋、有没有和谁有矛盾。”第五,可对嫌疑人测谎。

2006年,清华大学物化2班同学童宇峰还曾发起过一次公开信联名,“请求公安机关重新侦查该案。”2013年,童宇峰向记者确认,“我(2006年)1月3日的时候,提出一起写一封联名信,让北京市公安局重查此案并公布当年的卷宗,并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找到真凶,同时为物化2班除去一块心病。”

4人生五十

今年11月24日,是朱令50岁生日。被偷走健康的她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父亲吴承之说,“到50岁是一个大事情,朱令起码走了这么个全过程。”

但一路走来,殊为不易。毒素侵入她的大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终身残疾,嗓子再没法发出声音,智力也退化到了孩童阶段。

2011年,朱令得了肺炎之后,喉部被切开插入呼吸管后就一直未能缝合,也因此丧失了说话能力。

晚上睡觉时,父母会帮她在喉部接入呼吸机防止半夜窒息。因为朱令的背部肌肉不能承受平躺的压力,所以需要侧卧,凌晨时保姆会帮助她翻一下身,以防夜里发生危险。

清华校友张黎利曾表示,“当年朱令能在机器上走几步,都是有科技在帮助,有新的科技产品出现,我们都会想办法让她第一个用上。”

今年,伴随朱令50岁生日一同传来的,还有她病危的消息。

11月18日,她的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39℃,陷入重度昏迷。

早在几个月前,朱令就被查出脑瘤。当时医生曾预言,“可能活不过10月”,但她依然挺过了50岁生日。

朱令与疾病抗争的近30年来,各界也始终没有将她遗忘。她的近况不时见诸报端,牢牢占据着人们心中一隅。

一直关心帮助朱令一家的张黎利说,“因为她触动了太多人的良知。”

清华校友、知名歌手李健求学时曾和朱令上了一年多的音乐课,他曾在微博中写道:“记忆中的她很清秀,真希望有一天这件事水落石出。”

朱令已逝,未能等到笼罩迷雾下近30年的真相与正义。悬案未破,仍有众多人坚信,记录和发声是有意义的。

律师解读

朱令案不会因她离世而终结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朱令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从程序上来讲,这个案件本身不会因朱令女士的离世而终结。

朱令因铊中毒导致多年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最终不幸去世,这给她的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人们普遍对朱令案的侦破和嫌疑人的追究有着强烈的期待。

朱令案的侦破和真相的查明对于维护公众的安全感和正义感至关重要。如果案件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查和侦破,可能会对社会的公信力和法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重新调查侦破朱令案件对于公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朱令案的重新调查和侦破是否有可能受到追诉期的影响,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行为的追诉有一定的时效性,即追诉期。我国刑事诉讼的最长追诉期限为20年,但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根据刑法的规定是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的,并且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同样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如果朱令案的追诉期尚未届满,那么重新调查和侦破是有可能的。

综合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