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重庆乃至四川第一份现代新闻日报

周钦岳风云际会《新蜀报》

版次:009    2023年12月27日

周钦岳与五弟周远鹤在北京大学

陈毅也在新蜀报短暂驻留过。中间坐着的是陈毅。

□陈猷华

“卖报,卖报,新创刊的《新蜀报》。”1921年2月1日早上,山城重庆街头雾气弥漫,冷风嗖嗖,几个穿着单薄的报童脸蛋红红的,鼻子呼出缕缕白气,各拿着一叠四开土纸竖排报纸沿街叫卖。

这天,是重庆新闻出版业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重庆乃至四川第一份现代新闻日报《新蜀报》创刊发行。而此时,该报未来的总编辑、总经理周钦岳还在遥远的法国勤工俭学。

1受聘担任《新蜀报》主笔

周钦岳于1899年生于四川省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长生乡。

1921年秋,周钦岳参加了周恩来等人组织的“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失败后跟陈毅等104名同学一起被遣送回国。他于1922年春节后回到重庆。一天,同学陈毅很兴奋地告诉他,自己写的一篇批判社会现实的文章被《新蜀报》采用了。陈毅鼓励周钦岳也向《新蜀报》投稿。从法国回到军阀统治下的重庆,周钦岳确实有很多感触,对封建势力非常看不惯。他提起笔来,批判社会恶习,反对封建思想,支持当时重庆的择师运动,表达对青年学生的同情。因为他心中有许多话要说,写起文章来就很快。跟陈毅一样,周钦岳充满新思想的文章也在《新蜀报》上连续刊出了。

《新蜀报》的社长兼总编辑沈与白很器重周钦岳和陈毅。这年6月,沈与白在“陶乐春”餐厅宴请周、陈两位青年人。席间,沈与白问起周、陈两人的情况,周钦岳便谈起他的求学经历。他从巴县中学毕业后,远赴上海浦东中学补习,然后于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在北大读书期间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听到这里,沈与白一下激动起来,他紧紧握住两位青年人的手,连声说,好!好!原来,沈与白以前就曾与吴玉章等人组织过“四川留法学会”,积极推动勤工俭学运动,对勤工俭学学生充满感情,现在听说周、陈两位就是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很是感慨。他认为周、陈都是有作为的青年人,应该给予扶持,便当即写下聘书,聘请他俩担任《新蜀报》评论栏目的主要撰稿人(主笔),每月发给20块银圆的“舆马费”(交通费)。

2出任总编辑并推行改革

1922年秋,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湘任命沈与白担任驻北京的代表。沈与白临走之前,找到周钦岳,要他接替自己主编中外新闻。周钦岳考虑了一天,认为自己虽然年轻,才23岁,但已经有了阅历,有能力有信心办好这份报纸,就毅然接受了。

周钦岳出任总编辑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对刊期进行改革。以前《新蜀报》印刷质量差不说,节假日还停刊,而且销路不广,内容也存在问题。周钦岳决定报纸每天出版、节假日编辑轮班。他自己以身作则,每天总要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等大样出来后才歇息;其次是多方招揽人才,先是邀请去北京读书工作的陈毅继续为《新蜀报》撰稿,后又聘请共产党员萧楚女担任主笔。当萧楚女遭到四川军阀迫害离川后,周钦岳又请来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生、国民党左派漆南薰任主笔;最后是改革版式和内容,吸引读者。之前重庆只有《商务日报》和《新蜀报》,后又增添了《民苏报》《大中华日报》《新四川日报》三家报纸,新闻报业竞争激烈。那几家报社当时都没有社论,唯独《新蜀报》有,周钦岳要求每日坚持刊登。遇上纪念日,《新蜀报》还要发专刊,标题套红并采用木刻大号字体,使之更为新颖夺目。1923年2月初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北洋军阀吴佩孚派遣军警镇压,发生“二七”惨案,周钦岳当即在《新蜀报》刊出社论,强烈谴责和抗议反动派大屠杀,唤起民众支持铁路工人。这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又出版纪念专刊,呼吁提高工人地位。接着是“五四”运动四周年,《新蜀报》发表了《火烧赵家楼》专页,痛斥卖国贼。

周钦岳还公开在报纸上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文章,颂扬无产阶级,支持工人运动。周钦岳任总编辑的《新蜀报》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热情,极具战斗力。可以说在重庆、在全川,没有哪家报纸像《新蜀报》那样激进,成为大造革命舆论的主要阵地。这一系列的转变,使得《新蜀报》受到了广大进步读者的热烈欢迎,发行量节节攀升,由原来的日售500份增加到了10000份左右。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新蜀报》在与日俱新,周钦岳自己也在斗争中更加成熟,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认识日渐深刻。1922年10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周钦岳当选为书记。1925年,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和办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斗争就会有危险和牺牲。1927年3月31日,重庆各界群众在打枪坝集合,举行“重庆各界反对英帝炮击南京市民大会”,遭到反动军阀的镇压,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新蜀报》主笔、国民党左派漆南薰当场牺牲,数百名群众遭到血腥屠杀。周钦岳当时在会场外采访,这才幸免于难。那段时间,反动派到处搜捕革命志士,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等领导人被捕牺牲。迫于形势压力,周钦岳不得不悄悄离开重庆,转赴武汉。

周钦岳出走后,新蜀报经常受到反动军警骚扰,报纸失去锐气,从此陷入低谷。

1935年,刘湘统治全川后,为广罗人才巩固权力,同意周钦岳返渝担任《新蜀报》总经理兼总编辑,《新蜀报》才再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4成为“后方有数的大报”

抗战开始后,《大公报》《中央时报》等大报都迁到了重庆,重庆城从原来的几家报社一下子扩充到20家。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舆论宣传,采取了一个行动,就是向民营报社注入资金,诱导他们跟《中央日报》保持一致。周钦岳不愿受制,拒绝接受扶持资金。这样一来,新蜀报就在重庆报业中陷入了孤立。

为了冲出困境,周钦岳一方面加强新闻言论版的内容,放手让共产党员漆鲁鱼、赵铭彝、萨空了等人撰写内容新锐的言论,吸引读者;另一方面,全面整改副刊,办出特色。《新蜀报》副刊原来以“文峰”命名,周钦岳决定改名“蜀道”,一是跟《新蜀报》的报名更贴近,地方色彩浓郁;二是强调团结抗战的“大道”。

在周钦岳全力支持下,“蜀道”办得风生水起,成了抗战文艺的重要阵地,其作者群包括老舍、欧阳山、罗烽、臧云远、胡愈之、宋之的、方殷、应清、陈晓南等一大批抗战文坛的名人。当时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的日常讯息也每天在“蜀道”上刊出。“蜀道”几乎就是文协的机关报刊。

通过周钦岳的不懈努力,《新蜀报》不但没有在与《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报刊的竞争中消亡,而且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进一步奠定了《新蜀报》成为“后方有数的大报”的地位,在新闻版、言论版和副刊这几个方面的配合下,发行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周钦岳还给予了《新华日报》大力支持。1938年春,他受周恩来的嘱托为《新华日报》迁渝作物资准备,为其尽快在重庆出版发行提供有利条件。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日益反共,特务监视加紧,严密封锁《新华日报》,致使其物资奇缺,陷入困境。这时,周钦岳协调物资,暗中支援,曾先后让给《新华日报》三台对开平板印刷机。遇到国民党方面故意捣乱,对《新华日报》停电,《新蜀报》的印刷厂就经常帮忙印刷。

5被迫离开,迎接解放

《新蜀报》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团结抗日,日益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

1942年的一天晚上,特务纵火烧毁了《新蜀报》化龙桥编辑部、印刷厂新址。抗战接近胜利之时,《新蜀报》被国民党特务抢夺占领,周钦岳拒绝为国民党当局办报写文章,并向法院起诉维权,却遭败诉。1946年他愤然离开新蜀报,到香港等地投入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

1949年秋,周钦岳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重庆解放后,又连续六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重庆市文化局局长、重庆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1984年12月22日,周钦岳在重庆逝世,时年86岁。胡耀邦、聂荣臻、万里、杨尚昆、宋任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部等为他的追悼会送了花圈,新华社发电讯专稿对其一生作了中肯评价。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作协常务副主席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