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探秘

版次:010    2023年12月28日

□陈志

“天地灵巫,融水汇溪”。位于巴山南麓、三峡深处、渝陕鄂交界地的巫溪,不仅拥有重庆唯一的Ⅰ级水质河流大宁河,还拥有重庆第一高峰阴条岭,亚洲第一深谷兰英大峡谷,南国第一高山草甸红池坝。近年来,巫溪如同深宅大院里的美人,养在深闺人渐识。

十多年前,我曾匆匆造访红池坝、巫溪县城,秘境巫溪对我而言犹如惊鸿一瞥。前不久,机缘巧合,我有幸再赴巫溪探寻人文密码。

有一座城门叫“宾作”

巫溪县自东汉建县以来,名称先后为北井县、始宁郡、永昌郡、大宁监、大宁州、大宁县等。1914年因县名与山西省大宁县同名,遂改名为巫溪县。

我们来到大宁古城参观。东门面山临水,所面之山为东山,“东山起凤”居大宁八景之首;所临之水为大宁河,“秋江月色”亦为大宁八景之一。我们抬头仰视,只见东门上有两个风化且泛黄的石刻隶书大字。巫溪同行告诉我们,这两个字读作“宾作”,出自《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意思是,恭敬地迎接升起的太阳,以合理的时序指导春季耕作。意在提醒同僚及后来者要敬事其职,引导春耕,不违农时,“宾作”二字饱含敬天爱民的慈悲心和仪式感。“宾作”石质匾额,为当时知县熊登第所书。

现存的大宁古城墙,始筑于500年前的明朝正德年间,最近一次筑城于光绪年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宁县刚经历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墙垮城毁,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危难之际,江西举人熊登第被朝廷委派到大宁县担任知县。上任伊始,熊登第微服踏访,殚精竭虑,决定实行“深挖基脚,条石扣砌,夹墙中实,堤坝护墙,竹龙护堤”的重建方案。这样修建的城墙兼有“御敌”和“防洪”双重功能,可谓一举两得。他招抚饥民,利用赈银以工代赈,重修城墙,工程于次年冬至告竣。熊登第改四城门之名,东为“宾作”,南为“阜时”,西为“宣成”,北为“拱辰”。古城的南门和西门虽已湮灭不存,但其门名却早已烙印在巫溪人心中。熊登第重修城墙功不可没,光绪二十四年,朝廷下旨,在县城的西来关为他修建“德政坊”以作纪念。

大宁古城,是三峡库区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城镇。可以告慰熊登第等开拓者的还有,昔时面积仅1.2平方千米的巫溪县城已拓展至近10平方千米,大宁古城和赵家坝、马镇坝二坝新城,一线成簇地铺展在大宁河西岸、柏杨河南北两岸,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节奏和韵律,演奏“森林之城”“宁静之城”“灵动之城”的秀美乐章。

有一条大道叫“春申”

夜宿巫溪新县城,我沿着一条贯通马镇坝东西的平直大道散步,一看交通指示牌,才知这便是著名的“春申”大道。这条新城交通干线为何取名“春申”?故事还得从战国时期讲起。

在东周战国风起云涌的政治舞台上,有四大名臣颇为活跃,他们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四位并称“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前314~前238),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楚国宰相长达25年。

为什么“春申大道”会出现在巫溪新城呢?据《明统志·夔州府沿草》记述,万顷池:“周初为鱼复国,秋春为庸国地,后属巴国,东汉属楚。”《元末九域志·附则·名胜古迹》云:“万顷池,《图经》云:春申君故宅之遗也。”春申君是楚国人,万顷池东汉时属楚。据专家考证,“万顷池”与巫溪红池坝的隶属沿革、地理特征高度吻合。换言之,春申君黄歇是巫溪人,红池坝是他的故里。春申大道,就是为纪念春申君黄歇而命名的。

遥想烽烟四起的战国时期,黄歇要从大巴山深处的红池坝,一路跋涉到楚国都城郢都,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黄歇深知道路对于出行者的意义,后来他到了江南封地,力主修路架桥,他主持修筑的惠山龙尾陵道至今犹存。

大宁连大江,巫溪通四海。而今,从春申大道沿高速公路到春申君封地无锡、苏州、上海一带,可实现“朝发暮至”。

我穿行在华灯璀璨的春申大道,望着五光十色的街景,听着灵动风趣的巫溪方言,我仿佛看见春申君黄歇、熊登第、雷说等先贤的身影次第闪现,与遍山的红叶相映生辉。

“春申”谐音“春伸”,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春申大道,正在向着春天延伸、延伸……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