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近日提到的酸菜鱼 正在台湾掀起美食热潮,各大食店供不应求 有顾客抱怨:“去一家酸菜鱼店吃饭,排了3个小时才吃到。”
版次:006 2024年01月01日
□任正铭
近来,一道作为江湖菜的酸菜鱼突然上了热搜,以致好多餐厅又出现了酸菜鱼热。起因是据央视报道,在近期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忽然提出一个让新闻发言人朱凤莲也没有预料到的话题,记者说:“近期台湾街头出现了不少售卖酸菜鱼的商贩,民众排起长队,非常的火爆。”朱凤莲见多识广,微笑着对记者说:“前一阵子我刚刚解锁了酸菜鱼的做法。这确实是一道很有内容、很有成就感的美食。台湾有很好的乌鱼、石斑鱼和鲈鱼,相信用来做酸菜鱼味道会很不错,也很适合冬天吃。”她认为之前台湾的珍珠奶茶、卤肉饭、炸鸡排在大陆很受欢迎。现在大陆的酸菜鱼、椰子鸡、螺蛳粉等在台湾掀起一波又一波美食热,充分说明两岸同文同种、同风同俗,有一样的美食爱好,一样的文化品位。
1
台湾掀起酸菜鱼美食热潮
在此之前,已有台湾多个自媒体报道,台湾正掀起一阵流行吃酸菜鱼的美食热潮。在台北、高雄等地,有很多火锅店、麻辣烫店,甚至连风靡一时的奶茶店如今都开始售卖酸菜鱼了,可谓供不应求。
其实,几年前我就在台北士林夜市吃过酸菜鱼。那家食店是一位从重庆巴南嫁过去、大约30来岁的刘姓女老板开的。她做的酸菜鱼味道偏甜,鱼片煮得有一些老。当时,生意不是很好,估计那时的酸菜鱼还养在深闺,在台湾还没有普及开来。
为何大陆酸菜鱼作为一道特色美食,如今突然会火爆台湾?除了朱凤莲说到的“两岸同文同种、同风同俗,有一样的美食爱好,一样的文化品位”外,更多的原因也许还是作为一道很好的下饭菜,酸菜鱼本身就极富吸引力吧,那种独有的酸辣鲜香,会让很多人吃了一遍之后,都会心心念念。
有意思的是,在台湾流行的酸菜鱼做法上,还可以看到大陆酸菜鱼做法的“影子”。
2
酸菜鱼源于江津
酸菜鱼以鱼肉鲜嫩、汤汁可口、口感丰富而著称。在重庆和成都的大街小巷,找一家酸菜鱼餐厅,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一些家庭自制的酸菜鱼,味道和品相,也不亚于饭店师傅的大作。
多年来,川渝两地的人们普遍认为:在重庆,酸菜鱼作为川菜的代表之一,发源于江津,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是重庆江湖菜的开路先锋之一。它与潼南太安鱼、璧山兔、来凤鱼、南山泉水鸡等,曾共同撑起过重庆江湖菜的半壁江山。所谓江湖菜,就是指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江湖厨师,在操作实践中自创的菜式。大多是掌勺人偶然为之,并在民间口口相传,是一种新奇中有突破的菜肴。
关于江津酸菜鱼的历史来源,众说纷纭,也无法考证。其中一种说法是:生活在长江江津段的渔民,终日辛劳疲惫不堪,为图果腹的方便,常常把容易打捞的鲫鱼,连同船上泡菜坛子里的泡菜一锅煮,既简单又下饭。后来。经过不断改良和精细化,加上泡姜、泡辣椒、大蒜、花椒、精盐、蛋清和料酒等调料,再配上各种泡咸菜同煮,就成了今天流行的酸菜鱼制作方法。
如今在江津,大家公认的江津酸菜鱼创始人,是原江津县金福乡长伍村三队的农民邹开喜。邹开喜的父辈就是做餐饮的,其父擅长做民间流行的“八大碗”,常常带着炊具,在金福一带为乡亲们操办红白喜事的伙食。后来,他在金福老街开了一家小饭馆。邹开喜跟着父亲,也学会了一些家常川菜的制作活计。1979年邹开喜47岁,在家人支持下,他在江津金福正街的小马路边开了一家小餐馆。
此后多年,小餐馆生意平淡,仅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85年夏天,有一孕妇进店来吃饭,可餐馆要打烊了,邹开喜图简单,就随手煮了两条鲫鱼,又顺便从泡菜坛里抓了一两个酸萝卜丢在锅里。没想到,酸萝卜炖鱼正合孕妇口味,她连声说“好吃、好吃”。
孕妇的丈夫在成渝公路开长途货车,初听妻子说还有些不相信,后来他来吃过几次,也说好吃。就这样,这位常年在外奔波的司机和他的朋友们,就成了邹开喜的酸萝卜鱼的义务宣传员。邹开喜的饭馆,也成了那批司机的定点饭馆。不久,为了司机停车方便,邹开喜干脆把餐馆开到了老成渝公路的路边。
3
改良后的酸菜鱼更为鲜美
饭馆搬了新家,可邹开喜却发现来店里吃酸萝卜鱼的食客反倒越来越少。他向司机们一打听才知道,煮鱼的酸萝卜泡久了就软软的,没有嚼劲,只是一个咸味。
很长一段时间里,邹开喜都百思不解,后来终于想到了父亲做的一道菜叫“川汤滑肉”,那是把用盐渍浸过的白菜晒干后,和着裹了红苕粉的瘦肉片煮成的。盐白菜太薄,煮的时间短了没味、长了又会煮烂,何不用别的菜叶子来代替泡萝卜呢?很快,他想到了地里很普遍的青菜。
说干就干。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试验,邹开喜发现用泡青菜煮的鱼片不但更入味,且口感也更佳。为了提升鱼肉的细腻和香味,他把鲫鱼换成了草鱼,还在菜油里加上大量猪油。装盘时,还要淋上一道这样的混合油,酸菜鱼的鲜香即刻就喷涌而出了。酸青菜煮的鱼推向市场后,食客反响出奇的好,于是邹开喜把自己“研发”的酸青菜鱼取名为“邹开喜酸菜鱼”。
那时候,邹开喜的酸菜鱼餐厅大火,每天能卖出好几百斤鲜鱼。很多外地人驱车专门赶来江津,为的是吃一次邹开喜酸菜鱼。后来,邹开喜把餐厅开到人气更旺的江津双福镇,取名“邹鱼食府”。1997年,他又在九龙坡走马镇建材市场旁,开了规模更大的店面。后来,又陆续在江北机场附近、大渡口、白市驿开了一些加盟店,让酸菜鱼走进了更多的餐厅和寻常百姓的餐桌,酸菜鱼也成了成渝地区家常川菜的主打之一。
4
葛优来江津吃过两次酸菜鱼
“邹开喜酸菜鱼”在烹煮时,选用的都是二三斤重的鲜活草鱼。酸菜以当年腌制的青菜为主,确保味道纯正、口感清脆。再配以按比例选配的作料,色香味俱全。
为一探究竟,日前我们来到了双福三界村的“邹开喜酸菜鱼总店”,见到了邹开喜酸菜鱼传人之一、邹开喜的继子王胜。47岁的王胜年轻时就跟着邹开喜学做酸菜鱼,他告诉我们,邹开喜2017年去世,那年84岁。老人做人做事都很认真,后来年龄大了不能掌勺了,但还常常坐在椅子上指导他做酸菜鱼,鼓励他“要越做越好,不能坏了名声”。
现在王胜子承父业,开的酸菜鱼店有三四百平方米,店面整洁干净,墙上相框里有很多照片,其中一张是邹开喜和著名演员葛优的合影。王胜说,葛优的母亲是江津先锋镇人,葛优曾两次回家乡,都来鱼店吃过鱼。第一次是1998年,那次他的父亲葛存壮和母亲施文心也一起来的;第二次是2008年,葛优回家到黄桷村仙鹤桥祭祀外公、外婆。墙上的合影照片,就是葛优第二次回江津时拍的。
王胜说,20世纪90年代,邹家兄弟和邹开喜的一百多个徒弟,在全国开了很多酸菜鱼餐厅,生意好得很,有的还开出了国门,使酸菜鱼在大江南北一下子就风靡了起来。
我告诉王胜,如今台湾人也很喜欢吃酸菜鱼,他并不惊奇。他说,有一年江津当地政府还专门组织了邹开喜等人去泰国等地考察过。回来后邹开喜告诉他,那些地方吃鱼的“板眼儿”多得很。
如今,江津酸菜鱼的制作技艺已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邹开喜酸菜鱼”也被纳入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项目。作为江湖菜的经典代表,“邹开喜酸菜鱼”还被评为川菜系列名菜,收录于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食地理》。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