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官宣联赛新政

俱乐部可冠名、可同时让5名外援上场、允许异地转让

版次:008    2024年01月04日

中超以后每场比赛同时可上5名外援,无疑会让比赛更精彩。

昨日,中国足协连续下发多个文件,明确了新赛季职业联赛的相关政策。新政放开了俱乐部异地转让的禁令,允许俱乐部所属球队冠名。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赛季中超联赛各队同时上场的外援增至5名。

开放异地转让

在昨日下发的《中国足协协会男子职业联赛俱乐部变更注册会员协会及股权转让规定(试行)》中,明确了将开放异地转让。职业足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但过往的中国职业联赛中出现了很多“流浪”的球队,由于没有“根儿”,生存往往也变成了“苟活”,也影响了联赛的稳定。为此,中国足协7年前出台了禁止异地转让的政策。

然而,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不少俱乐部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通过股权转让异地搬迁,以寻求更多的支持,自然又成了一条生存之道。在此之前,有关开放异地转让的呼声就日渐高涨。中国足协此次解除了禁令,也给了俱乐部更多选择空间。而为了尽可能保持稳定,文件也规定完成变更的俱乐部“原则上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变更注册会员协会”。

允许球队冠名

2020年底,中国足协强硬推行的俱乐部中性名政策曾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被认为是导致职业联赛陷入危机的导火索。生存困境中,通过出售冠名权来增加收益,改善经济状况,也成为各俱乐部的共同呼声。

此次出台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允许俱乐部可在2024-2028赛季期间对所属球队进行冠名。不过球队冠名权的放开并不意味着俱乐部中性名政策的改变,文件明确规定,参加职业联赛的球队全称应规范为:“俱乐部全称+所冠名称+队”;简称应规范为“俱乐部简称+所冠名称+队”。以河南俱乐部为例,如果新赛季一线队的冠名权顺利售出,将会以河南足球俱乐部XX队的名义出战中超联赛。同时文件也对冠名企业或品牌做了详细规定,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所冠名称应使用汉字字符,应为企业或品牌名称,不包含商品或服务类别、组织形式等;不得出现集团、公司、企业等词组,且应符合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相关要求;俱乐部所属球队不得接受俱乐部股东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包括与其相似的汉字或词组)的冠名;不得接受博彩、烟草等赞助商的冠名。同时规定一支球队仅可接受一个赞助商的冠名;不同俱乐部的球队不可被同一赞助商冠名。

中超可上5名外援

在当日公布的《中国足球协会关于2024赛季中超、中甲和中乙俱乐部球员转会注册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明确了中超、中甲本赛季的第一个转会窗口将于1月4日开启,截止日期为2月28日,夏季转会窗口时间为6月17日至7月15日。国内球员方面,各级俱乐部新转入人员均没有名额限制。最重大的变化在于外援,中超和中甲联赛每场比赛每队可上场外援均增加了1人。中超的具体规定为全年累计注册外援不得超过7名,第一个转会窗口期可注册外援不得超过6个,每场比赛同时可报名外籍球员最多为5名,上场最多为5名。即从去年“7654”变成为“7655”政策,中甲方面,则是由去年的“4332”变更为“4333”。

据正观新闻、中新社等

新政解读

新政是改革的契机 还是引发混乱的导火索?

昨日,中国足协发布了三项轰动一时的新政,让整个足球圈为之一振。一时间,社交媒体上热议不断,球迷、媒体纷纷表示,这三项规定究竟是改革的契机还是引发混乱的导火索?为此,记者深入剖析这些规定,从异地迁移、外援名额到俱乐部冠名,为你一一揭秘足协发布新政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新政的最大引爆点无疑是异地迁移政策的复活,让球迷们感慨万分。历史上,诸多俱乐部频繁迁徙,如上海中远、大连毅腾等,这一迁徙潮给球队建设、联赛稳定性以及地方球迷的情感都带来了不小的波折。中国足协之前在2016年明令禁止异地迁移,目的是维护联赛的稳定性。然而,这一次的变化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呢?足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给俱乐部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调整了变更注册会员协会的政策。”这句话背后是否意味着一些俱乐部在当地得不到足够支持、球市不理想,因而异地转让成为了“生存空间”的唯一选择?足球是否只是“精神生活”还是应该更注重物质基础?这一争论让人不禁思考中国足球的发展是否需要更全面的平衡。新政的争议性体现在异地迁移政策的松绑上。尽管允许俱乐部异地迁移,但足协强调“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变更”,这意味着足协希望俱乐部相对稳定在一个城市。这一限制旨在防止俱乐部在城市间频繁迁转、缺乏稳定依托的现象,但却引发了对于俱乐部“根植”的讨论。

另一项新政涉及中超联赛外援名额的增加至5名。这一变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提高中超在洲际赛事中的竞争力,特别是亚洲足球逐渐崛起的当下。然而,一些担心这将导致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甚至可能对国家队的人才培养造成负面影响。对此,足球圈的声音纷纷不一。有球迷表示:“过去几年,中超只能上4名外援的时候,也没见到本土球员水平有什么进步啊?”这似乎是在呼吁增加外援名额可以让联赛更为精彩,提升观赏性和竞争性。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军备竞赛”,对中超俱乐部的发展不利。

最后一项新政允许俱乐部为所属球队冠名,这也被视为足协为俱乐部提供更多商业运作空间的一步。然而,足协明确规定冠名不能涉及俱乐部股东的字号、商号或品牌,以及不能接受博彩、烟草等赞助商的冠名。这是足协在商业化运作中加强了一定的限制,旨在维护联赛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形象。新政的发布无疑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改革的阵痛,这不仅是对联赛制度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对足球产业商业化的探索。然而,改革总是伴随着争议与分歧,中国足球前途未卜。是为了激发俱乐部的生存激情,还是为了提升联赛水平,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比赛中得以验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改革风暴注定会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媒体评论

但愿新政把中国足球带出低谷

众所周知,在上一任足协的一些所谓的政策当中,虽然总体方向是好的,但并不适合现阶段中国足球的现状,导致职业联赛持续下滑。特别是在上一任足协班子任职的这几年来,不少球队无奈地宣布退出职业联赛并且解散。

对于中国足协官宣的这三条新政,放开职业联赛球队的冠名赞助,无疑让存在经营困难的球队能够有自救的办法,不少球队已经开始谋划招商引资。另外,对于跨省搬迁的政策,足协也做出了妥协和让步,五年之内可以有一次的跨省注册,成为了职业联赛球队自救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放开外援上场和注册的数量,无疑是给新赛季的职业联赛质量提升注入了强心剂。经营环境较好的球队,新赛季可以注册七名外援,这样一来,也会让职业联赛形成了强弱的分化,大体上符合世界职业联赛的潮流。

对于中国足协来说,现在根本不允许我们喊口号谈理想,先把职业联赛的球队救活了,才有可能振兴中国足球。如果每个赛季都有多支球队解散的话,振兴中国足球,只会变成一句空口号。足协新主席宋凯走马上任之后,他的一些做法还是得到了球迷的认同,在足协新政正式开始之前,也发了文件向俱乐部询问,听取了大多数俱乐部的意见之后,这一次终于是民心所向。当然了,新赛季的职业联赛有了三大新政之后,依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希望足协新班子能够脚踏实地,把中国足球带出低谷。